悠家―文心  发表于 2020-8-19 14:14:28| 1237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笑话:说台湾小学生和大陆小学生都被老师安排作业,一个词抄写100遍。


结果,当台湾小朋友抄写到“忧郁的乌龟”五个字,抓狂了!而大陆小学生,笑了!




其实汉字是繁是简一直争论不断,那么,到底有没有必要将繁体字捡回来呢?


最近,教育部公开回复《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这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家长的关注。




在这份答复中,教育部主要说了三个问题:


一是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显著。


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草书、行书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形声构字是汉字主要的构字方法,仅从会意字方向去理解汉字是不对的。




二是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


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三是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所以,简体字不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繁体字与简体字,本就一脉相承,根植于同一种文化。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其实繁体字对文化传承有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多大,对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那么他生活当中有机会就去了解,就可以去传承,未必要通过教学这种方式来实现。


毕竟要想传承中华文化,单纯让孩子们识读繁体字还远远不够,更应该从多学科汲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而国学就是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从大的方面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一切文化和艺术,各种立场的,皆是国学。


从小的方面说:先秦经典,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这一套壮阔的文化体系,也是国学。


某种程度上,国学其实是很纯粹、简单、自然而然的东西。但国学又需要学早、懂窍门,越早打根基越好,不懂方法,没有高人引领,往往事倍功半,穷其一生可能只是隔靴搔痒。



bxxaf  评论于  2020-8-19 14:19:51
为了爱币我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