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家―文心  发表于 2020-8-4 14:19:59| 1477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有些梦想和命运斗争时催生的:是奶奶的病痛、是爸妈的分离、是烫手的柴火、是挤脚的雨鞋、是颗粒无收的土地、是从屋顶破洞里漏下的雨滴、是眼泪。


它们偷偷埋下了种子,让人千难万难也要走出大山...


《村小的孩子》为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2009年,导演首次走进村小,镜头记录临时学校的22个学生(其中17个为留守儿童),到2015年,导演用了六年跟拍这些孩子。


微信图片_202008041040261.jpg


你长大想干嘛?我长大想打工


印象最深的细节之一,片中的孩子们都被询,一个问题,长大后干什么,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打工。

可以想见,还能怎么接着往下问:打工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继续打.....

像个黑色笑话,却是他们循环不绝的现实,这也是这些孩子们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未来:打工赚钱,有钱了就能改变现在的窘迫生活。

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长大干什么,有什么理想是一个选择题。村小的孩子没法问这个问题,这个选择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没有过同样的生活经历的人大概没办法想象吧,事实是,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眼中所见所感的世界基本是两样的。对前者来说只是寻常选择之一的东西,后者根本是听都没听说过的。

你没法问他们理想是什么,这就像在问一个人吃不起饭“何不食肉糜”样荒诞和残酷。理想是一种需要在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上才能生长的珍惜事物,当物质贫乏到只能奢求生存,理想就变成了纯粹的书面语。

孩子们唯一能想到的未来,是和父母一样,去外地打工。

父母外出打工唯一的希望,是孩子可以用功读书,以后不像他们一样活着...

微信图片_202008041040264.jpg

他们的意识,改变不了他们的环境

蒋导说:后来就拍不下去了,因为我看见了他们的未来,有一种无力感。而正是这种无力触动很多柔软的心,促使很多人作出改变。

而对于这些孩子成长环境和基础教育的思考。不能想象,他们的梦想就是打工,因为在他们所能知道的世界里打工可以挣很多钱。

看着无营养的电视剧玩着老掉牙的游戏机,读着五星红旗我在你的光辉里你在我的心窝里,念着妈妈是家里的月亮妈妈是家里的太阳,讲着中国人都是好人日本人都是坏人,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却不知道首都是北京,却爱骗不识字的爷爷奶奶说作业做完了,却不知道爸爸长什么样笑着说:圆的。

但是!孩子不想去爸爸身边因为没人照顾奶奶不羡慕有零食的同学因为家里治病没钱,不想让书包轻一点因为每本都想读,不能升三年级因为中心小学离家.....而她是一个会给死去的小鸟做花圈,会拿脸盆接屋顶漏水,会给自己扎头发会照顾妹妹会认认真真写作业会爱笑多过爱哭的女孩。

但是!上级拨款 盖得起学校避不开豆腐渣,高调慈善捐得起校车.上不得路,大学生视频连线,搭得起亲情救不了愚昧,代课老师热爱教育坚持得了十六年转不了正,为贫穷无望抢劫打架盼得了刑满释放甩不掉劣根性。

改变他们的意识却改变不了他们的环境只会增加痛苦和冲突、改变我们的意识而改变不了我们的制度只会增加无力和惋惜;而另一个自己说,就连意识都跟环境一起蒙昧只会埋下更多的暴力、就连意识跟制度一起麻木只会种下更多不公。

思想意识很重要,不管是对决策层还是对弱势群体;而行动更重要、不管是看见还是听见。

微信图片_202008041040265.jpg

热望:愿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据调查: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南部省份农村,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这些留守儿童三成以上有心理问题。

影片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大人们挤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采访到一个父亲的时候,他们太穷了,只能常年远出打工贴补家用,许多家庭孩子的爸爸妈妈全都出去打工了,很少回家看看,可是生活的紧迫,他们也不能随便就回家啊,尽管是如此的思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中孩子的生活,他们只能长期在外打工挣钱。家中的孩子们呢,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顽皮,这样可爱的他们难道不会思念自己的父母吗?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是谁不渴望的呢?

大山中的艰难条件我虽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我也看到过许多了,只希望孩子们的眼睛依旧那样澄澈,孩子们依旧那样可爱顽皮,只希望未来可期只希望父母能够早日和孩子团圆,只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不再是大山里的孩子,愿大山里的孩子早日走出大山,愿大山里的孩子们,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微信图片_202008041040266.jpg


葡京论坛  评论于  2020-8-4 14:20:00
我来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