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都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一问到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家长都知之甚少。
因为家长往往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忽略掉了这一点。
陪伴很重要,教育规划更重要作为父母,陪伴很重要,但在教育上我们一定要抓牛鼻子。教育上最关键的动作就是做教育规划。
很多家长因为过于焦虑,往往在忙于解决眼下的问题,数学不好就补数学,英语不张嘴就上口语课。但实际恰恰不能是这样。教育需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当我们的目标确定了之后,我们要以终为始倒推设计成长路径,科学地匹配资源。
这个时候,孩子的成长看似是轻松的,他走在一条符合自己先天优势的发展之路上,会有更成效。
因为每一个人终将成为自己,或早或晚,这是我们长年在教育一线的深切体会。每个人都很难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人,他最终会成为自己,顺应自己的特点来发展。
那对孩子的弱项就放任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根据大脑的发展规律,我建议14岁之前顺强补弱,14岁之后扬长避短。在孩子小时候,对于弱势项,一定要进行锻炼,只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目标设置要合理,务必做到主次清晰。
做好教育规划有几个重要的价值。
第一是减少教育成本。因为把不适合的课程减掉了,后面的浪费就不存在了;
第二是减少时间的浪费,这比经济价值更重要。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无法试错。选对了科目,他既有自信又有乐趣,学习效率也很高;
第三是亲子关系,因为更了解孩子,心中有数,可以大大降低家长的焦虑感,也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那怎么具体判断孩子的先天优势,做到精准选课呢?我的分析方法可能和你常用的选课思路不一样。今天时间有限,我拿体育课程来举例说明。
首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在去年,朋友的女儿被国外的一所知名高中录取,她在国内上学时是一名体操特长生。平时在校将近1/3的时间都要用于专业训练。为了把因体操训练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11点以后才能休息。 但在这么累的情况下,这个女孩的成绩长期稳居年级前三名,体育锻炼不仅没有拖累她的学习,反而锻炼了她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力,促进了她的学习效果。
这正是体育锻炼的奥秘和魅力!
让我们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看。大脑的顶叶区决定人的运动智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外在表现。
顶叶区左脑,决定孩子的肌肉耐力。这个区域越薄弱,孩子就越懒,特别宅,总是叫苦叫累,学习上是典型的畏难心态。看到稍微复杂一些的作业,本能地就想退缩,甚至放弃。在生活中执行力差,喜欢给自己留后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主动挑战。
顶叶区右脑,则主管人的体知觉力,这个区域强的孩子,肢体灵活,善于动手操作,善于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调动他人的热情,领导力强。同时,体知觉力还和同理心有关,更具感恩心,但是很好动坐不住,影响学习专注力。
体育锻炼,练习的正是大脑的顶叶区。通过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让孩子强健体魄,而且能锻炼孩子勇于突破,不轻易放弃的品格。此外,还有助于孩子锻炼领导力,形成同理心,并且由身体调动精神,消除畏难情绪。
悠家教育创始人佳玫老师经常会收到一些高年级孩子家长的咨询,说孩子小时候成绩还不错,长大了成绩就开始逐渐下滑,而且孩子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家长想知道该怎么补课,但我更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坚持体育锻炼。很遗憾,越是功课忙,家长就越是只忙功课。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尽快恢复孩子的体育锻炼吧,哪怕只有一项运动,每天只能坚持20分钟,也对孩子的学习大有帮助。因为,没有了精气神儿,何谈提高与进步呢?
体育项目五花八门。具体怎么选呢?咱们还用多元智能来分析。比如孩子想学球类运动。家长们要知道,想把球打好,不仅考验孩子的运动智能,同时还考验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具体来说,这和孩子对距离的估算能力有关,也和视觉追踪能力有有关。
空间智能是由大脑的后额叶区右脑决定的,它帮助孩子预估出球的落点在哪里,估算得越准,接住的概率就越大。但相反,估算得不准,自然就有心无力,想接也接不住。
那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视觉追踪能力,也就是当球飞速运动时,能精准地判断球的方位和运行线路。如果孩子的这个能力较弱,就可能会出现看不清球的情况。
所以,在决定给孩子选择球类项目之前,家长不仅要判断孩子的耐力情况和肢体的协调性,还要判断孩子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情况。
比如,空间智能弱的孩子比较容易磕碰,而且说话时会比较夸张,比如把1米说成2米,把10分钟说成半小时。
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弱,表现也很明显。一是容易马虎粗心,二是很可能不喜欢画画,尤其是比较细致的素描、工笔等。因为自然观察能力弱,他们既不喜欢看,也看不细看不准。
如果孩子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都较好,建议选择球类运动;如果都不好,但本身体能很强,则建议选择游泳、跑步、搏击、跆拳道这类依靠自身肢体力量和能力的项目。
再来说说个体类和群体类项目如何选择。这和孩子的人际智能相关。
如果孩子的人际智能强,热情大方不认生,也就是非常合群的孩子,更适合群体项目;团队作战符合孩子对社交的需求,也是他们的优势。
相反,人际智能弱的孩子性格则较为内向,平时比较认生,不爱热闹。这时候,家长可能希望通过群体类的项目改变孩子的状态。这个愿望没问题,但孩子如果无法在群体类项目中交到朋友,就可能依旧独来独往。
其实,这类孩子往往专注度很高,进行个体项目训练反而能聚焦,更容易出成绩,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啊,同样可以达到交朋友的目标。
光选好了还不够,运动量也很重要。一定要记住学与习的关系,天赋也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而要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就一定要精选。我的建议是:专业的运动课程,选一个就足够了。保证每周大肌肉运动有2-3次,每次能达到1-3个小时。但日常也要有运动量,每天不能少于30分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玩儿≠运动。在这个方面,家长常有混淆。比如小朋友和同伴们一起疯跑打闹一阵儿,家长会觉得,孩子运动量很大了。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体育锻炼强调有目标,有标准,有强度,能够很好地强化孩子的目标感,锻炼孩子坚持到底的坚毅品格。但玩儿是以愉快为前提的,对于锤炼孩子品格并无直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