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玻璃球  发表于 2020-6-16 17:41:49| 2952 次查看 | 1 条回复

英语启蒙心得之磨耳朵,你“磨”对了吗?

“磨耳朵“这个词在给孩子英语启蒙中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简单三个字生动地传达了十分丰富的信息:

第一,“听”的重要;
第二,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第三,只要是原版英文的材料,放就完了,而且要大量的播放。

于是,童谣、儿歌、故事、电影、英剧美剧,动画片,不管孩子反应如何,拿来就是一顿播放,一心期待着孩子的英语能力稳步提升,默默等待孩子突破沉默期,达到质的飞跃:令人傲娇的词汇量、像英美孩子般地道的发音,惊人的理解力,流利的表达力……快停!大家似乎对“磨耳朵”有点误解。

英语启蒙心得之磨耳朵,你“磨”对了吗?


“磨”千万不能靠拼蛮劲,播放不恰当的英语材料,内容一定得是孩子能理解的。如果他完全不知道听的是什么,那么在提高理解力这方面,我们是在做无用功,播放多少遍也是白费。你会觉得播放英语歌曲、童谣,有韵律啊,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发音,但是别忘了我们让孩子学习英语的初衷是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交流才是语言最核心的功能。

著名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曾提出i+1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也是“二语习得论”的核心观点, i代表学生语言的现有水平,1代表超越现有水平一点点,简单点说,就是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要在现有的能力上一点一点构架(scalffolding),循渐进地提升能力。如果孩子完全不能理解输入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无非就是背景噪音而已。

英语启蒙心得之磨耳朵,你“磨”对了吗?


试想,我们谁能仅仅靠听法语电台就能学会一口流利的法语呢?另外,还有的家长觉得,我播放动画片,这是专门给小孩子看的,这总没问题了吧?从小孩子的认知能力上说,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并不能看懂5岁小孩能理解的内容。我家豆子看英文版小猪佩奇,我有时会故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考他,who is daddy pig? Whose house is that? 玻璃球会很兴奋地给我指出来,或者简单地说“Peppa”。

还有一次我给玻璃球看了《wheels on the bus》的动画歌曲,后来他看到小区里的自行车的轮子,他也兴奋地说wheel (他现在发音还不算很成熟,没关系,他已经能把声音和画面联系起来了呀)。然而《托马斯小火车》同样也是英国动画,但却是另一番情况,有一次我故意静音,发现他也没有强烈的抗议,说明他并没有在有意识地听,只是在看画面而已。而且玻璃球坚持不了多久,就跑去玩别的玩具了。

这说明虽然都是动画,但有很大区别的呢。所以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反应。还有的家长觉得无意识地学习,泛听难道不也能学习吗?

无意识的听和有意识的学习,这两者的作用和效率简直无法相提并论。语言的习得,关键问题是要让声音和含义(情景、画面)建立起连接,如果这两者的连接没有建立起来,孩子只能单纯对声音做出反应,比如听到歌曲他也能跟着哼唱,他并不理解他唱的是什么,以后在遇到相关的场景,他是不能把无意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调出来的,即知识不能迁移。

英语启蒙心得之磨耳朵,你“磨”对了吗?


我并不否认无意识学习的意义,它在培养语感方面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全靠无意识的磨耳朵,这是一个误区,千万不要在孩子语言敏感期踩这雷。

那么家长们如何帮孩子磨耳朵呢?一句话,输入材料需要孩子可理解的大量的有趣的内容。点读笔是一个好办法,开始最好是以单个单词为主的初级绘本,这样可以直接帮孩子建立起声音和图像的联系。制作精良的点读笔,玻璃球简直爱不释手,每页上的小动物都不放过,因为常常会有动物的叫声。点读笔读绘本是我们每晚睡前日常。

英语启蒙心得之磨耳朵,你“磨”对了吗?


其次就是英语动画片,孩子天生就对立体的画面更感兴趣。玻璃球看《小猪佩奇》和《Tip the Mouse》,每次都要强行关机还得安抚情绪,我和他爸开始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些可以代替动画片的APP,既满足孩子看动画的需要,也能在有效时间内高效吸收英语。

家长朋友们可以寻找有很多生活中的小情景的动画APP,这些情景广泛覆盖了最日常的生活,从叫醒起床、选衣服、穿衣服、到拉便便擦屁屁,再到洗手吃饭,讲卫生,孩子不仅可以在情景中学习了地道的表达,同时还养成了好习惯~

句支军封  评论于  2020-6-16 17:49:57
看贴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