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y  发表于 2011-7-25 16:13:18| 167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市西小学就校园环境而言,应该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让学生一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校园环境并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它应该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句名言:“让学校的每堵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环境、氛围对人的教育作用。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许多学校越建越漂亮,越建越豪华了。但我们也看到漂亮的校舍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学生们的心灵。这样的学校,可能有喷水池,却没有学生兴奋时可以随意打滚的草坪;可能有漂亮的不锈钢雕塑,却没有供学生可以胡乱涂鸦的地方……这正是我们教育缺憾的地方。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崇尚自然,同时又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我们学校是逸夫美术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记住: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不应该只是在学校中,在成人为他们设计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教育。于是我们的学校中有了一堵堵可以让孩子涂鸦的墙: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四年级的哥哥姐姐动动嘴唇读读秋天,五官动员感受秋天。不久我们便在校园外的围墙上看到了他们挥毫的大作——我们眼中的秋天;冬日来临,一年级的娃娃们想念起温暖的太阳,于是他们拿起手中稚嫩的笔,就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墙“温暖的太阳”。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太阳是五彩的,还有孩子给火辣辣的太阳吃冰激凌呢……;望着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二年级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他们另劈稀径,让行政楼成为了美丽的“海底世界”,美人鱼、小丑鱼、大鲨鱼、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鱼儿在珊瑚与水草丛中自由地穿行。

一、二楼的走廊里贴上了英语单词和相关的图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片可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学生一边嘴里念着单词,一边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别人介绍。学生就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生活,他们同所要掌握的知识亲密地接触着,这是的学校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四年级的学生在参加完“独立宣言”活动过后,将拍摄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外,让快乐与大家分享。

“市西长廊”上的内容就更丰富了,连环故事画、个人观察日记、工艺制作比赛的作品、学科教学的成果、探究学习的研究报告……学生、教师可以将一切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东西展示在“长廊”上。

“六一”节到了,工会举行了一次以“猜猜这是谁家的宝宝”的师生互动活动,即每位有孩子的教职工带一张孩子的照片张贴在“长廊”上,然后,组织学生“猜猜这是谁家的宝宝”,评选“最健康宝宝”、“最上镜宝宝”、“最机灵宝宝”。下课了,只见“长廊”前挤满了学生,他们努力比较着熟悉的老师与这些宝宝间的相似之处,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社团也来展示才艺了,大量的教工摄影作品,向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有四季风光、有民俗民风。这一幅幅作品,带着孩子们游历中国,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国风,民族情”校艺术节中,教师、学生共同收集资料、制作民间工艺作品。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还展示了学生绘制的一幅幅生动的京剧脸谱、民族乐器、具有乡土气息的蓝印花布、剪纸等。

以“星级探秘”为主题的校科技节中,各年级组通过一个主题向学生介绍浅显易懂的科普小知识:有太阳系——我们的大家庭、飞行器的发展、航天知识、气象谚语;航天英雄赞和好书推荐等栏目,为增长学生航天、航海知识提供了学习的园地。在纪念台湾光复60年之际,我们不失时机地推出台湾风光、美食介绍等反应台湾的民俗民风,通过一个侧面让学生了解台湾。

孩子们在校园里生活、学习,他们感受着美、创造着美,在美中接受教育,在美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