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爸爸  发表于 2011-4-3 17:00:38| 2032 次查看 | 3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魏伟爸爸 于 2011-4-3 17:04 编辑

       一、物理考纲略有变化

       变化之1:考试目标有微调

       新考纲将原来具体的能力目标考查“5.科学探究能力”删去,简并为“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物理思维能力”、“3.物理实验能力”、“4.综合应用能力”。但仍把“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纳入“综合应用能力”考查范围。真正删去的是 “能对给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实验的或理论的探究”。因为这层考查要求已经反映在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中了。

       变化之2:考试细节增加

       首先,增加了“物理学科各部分考试行为目标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的比例”。即:物理学科高考试卷中各部分行为目标所占分值的比例,根据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要求制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约占25%;物理思维能力约占35%;物理实验能力约占20%;综合应用能力约占20%。初步量化了四种能力考查目标,从中可以反映出中档思维能力问题占比大,应该是复习的重点。

       其次,试卷的格局有变化,考点有增加。增加了课程标准中拓展Ⅱ部分的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用DIS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实验)B;人造地球卫星C。并以填空题型选做的方式出现,供考生先做,需要投入适当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复习。

魏伟爸爸  评论于  2011-4-3 17:03:43
       二、如何复习新增考点

       1、一视同仁 新增考点

       与“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相比,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确实是教学的难点,这方面试题历来使考生感到头痛的。所以,部分考生就干脆放弃动量的复习,一味地尽做些与人造地球卫星相关的问题。这种彼此厚薄、抑扬不均的复习是不妥的。高考中逐渐增加选修知识的内容,目的是提高广大高中生综合知识素质。如果我们总是以考什么教什么做什么,或者弃难求易的功利心态来权衡复习,最终导致应该理解的知识体系暂缺不全,认识问题肤浅不深入,分析问题思维单一不活跃。更可怕的是缺乏知难而上攻坚的精神。

       其实,就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学习水平,“动量、动量守恒定律”考查属“B”级,只是“理解”(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人造地球卫星”考查属“C”级,要求“掌握”(对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

       其次,这两个知识点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尖端高科技领域。譬如,探究放射性元素衰变、核反应中生成新核,它们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要应用到动量知识。模拟太阳核聚变的强子相互撞击、嫦娥探测器的点火变轨等都涉及到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至于“人造地球卫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定律等,联系人类对太空的探究。

       再者,这两考点首次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而且是以填空题型出现。所以,题目文字描述不会很长,理解题意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两者会以均等的能力要求设计试题的,我们没有必要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应该一视同仁复习好这两新增考点,不必“避重就轻”。

       2、重视基础 控制难度

       面对新增的两个考点,复习时本着重视基础,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注意联系,与相关考点知识有机融合。了解应用,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严格把握与控制复习的难度,把基础问题弄清楚,中档问题搞明白,没有必要解答那些难题。

       对于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主要知道什么是动量,它的矢量性。辨析一直线上的撞击反弹物体的动量变化;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动量变化及其动量变化的快慢。能将接触过的F-t图,由过去的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变为直接用动量定理思考。正确书写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适用条件,解决一直线上相互作用物体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问题。当然,还可适当联系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简单的综合问题。

       对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复习。关键要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一般能解决的问题。譬如: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灵活应用黄金代换式;能区分人造地球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运动不同;区分人造近地卫星、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同步卫星;能用能量观点分析卫星的变轨问题;掌握研究天体运行问题的思维——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注意联系航天科技研究新信息,在审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题设条件,认真解剖分析。

小甜甜  评论于  2011-4-3 18:44:23
希望影响不大吧
今天老师又找我谈心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评论于  2011-4-3 18:45:07
来帮着记住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