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初一新生,如何防止孩子掉队
时间:2013-09-04 17:1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小升初之后,孩子进入了初一,可能会面临各种不适应,一不注意孩子成绩就下降了。这个时候各位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改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到了初一才不会掉队。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调整学习方法呢?又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小升初之后,孩子进入了初一,可能会面临各种不适应,一不注意孩子成绩就下降了。这个时候各位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改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到了初一才不会掉队。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调整学习方法呢?又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爱贝小编认为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需要清楚初中的学习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第一是课业负担发生变化。

小学时只有两门主科,即语文和数学;上了初中,几乎每门功课都是主科,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三年后中考的应试学科。

 

第二是学习方式不同。

小学学习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到了中学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否则就要掉队,因为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变化,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自学,不再是小学的“多读、多背、多记、多默写”,而采取多理解、多分析、多思考的方式。这是因为中学的教材已不是以感性知识为主,而是以抽象的理性知识为主。为此,中学生要尽快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死记硬背变为理解记忆。

 

第三是学习难度加深、要求变高。

如小学英语只要求学生会听会读,中学英语则不光要求会写、会背、会默,而且要求每日进行听力训练;小学文言文只要求学生会“讲故事”,而初中则要求字字落实,句句能理解。

 

第四,考试、考查变得频繁。

在小学时,学生们一学期只有一两次考试。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的检测。这不光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整学习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成绩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一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要想保护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作为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第一,驱散“小升初失利”的阴影。

每所学校都有成绩优秀和成绩不佳的学生,每年中考时,考入重点示范高中的学生中,有来自优质初中的,也不乏普通初中的。这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环境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在自身。现在学生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同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成就感会很快驱散这种沮丧情绪。

 

第二,接受平凡。

孩子进入到名校之后,可能会遇到各路竞争对手。孩子可能在第一次的考试中,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也不要气馁,因为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定要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考试成绩。进入初中,小学成绩成为了历史,这时拼的是踏实、勤奋,只要沉得下去,平庸的学生一样能脱颖而出变得优秀。对于家长而言,除了对孩子适当鼓励外,还是应抱平常心,看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成绩。

 

第三,无论什么学科都可以从头开始。

学生不喜欢学科老师,固然会影响这门功课的学习。家长也应主动帮助学生来调整。告诉孩子:上初中后,所有的教师都是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教师来适应你,而是你来适应老师,接受每一科教师,才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

 

最后,好钢用在刀刃上——改善学习方法。

第一,要学会请教他人。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是对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的出。所以,这里我鼓励大家:

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争取自己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别人请教,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并且,一定要在听懂之后,找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熟练所学来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做题要选择“题型,”放弃“题海”。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最经常犯的错误了。到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都会做大量的题目。这个时候,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必须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目,才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透彻。但如果,撇开知识点,只做题,到最后就是舍本逐末。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天天做题,从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头来,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也不会了。为什么呢?他只追求题目的数量,忽略知识点跟题目的结合,以至后来把原来熟悉的知识也忘记了。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题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说,做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要在做题目同时将题目和知识点结合,两者不断结合,达到深化知识点,锻炼技巧的目的。二是找出自己还不会的题目,弄懂它。如果你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

 

第三,要摒弃小学毛躁,不安的学习心态,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这是马虎。小学时,大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学,班级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是不能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相信只要各位能细心专研小编给出的方法,即使给孩子做好心态调整,建设好良好的心里屏障。娴熟的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孩子的成绩一定能够稳扎稳打。到了初二,孩子就能显示出扎实的功底,一举成为领头羊。

 

 

相关推荐:

 

新初一学生学习方法宝典

初一新生语文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娃马上步入初中,学习生活需要哪些转变

初中生计划:初中学习小技巧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