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桥梁书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全16册 阅读指南
时间:2020-07-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Zelda
点击:295次
作品翻译成58种语言出版,获奖无数!改编成电影、舞台剧等全球上映、世界巡演;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昆丁·布雷克爵士绘制插画;作者 Roald Dahl 罗尔德·达尔——一个比J.K.罗琳还受欢迎的儿童作家!
唤醒孩子“沉睡”的想象力;启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更能培养孩子阅读写作能力;作品神奇之处在于:“让最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阅读,让最爱阅读的孩子享受阅读!”
Roald Dahl:儿童成长的启迪大师
让我们先来认识下Roald Dahl,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1916年9月13日-1990年11月23日) 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喜爱,迄今已被翻译成至少36 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他三度获得“爱伦坡文学奖”,还获得“白面包儿童图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奖”和 “英国儿童图书奖”。1996 年,英国国家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NCRCL) 就童书阅读调查了 9000 名学生,在 7-11 岁的读者中,最受欢迎的前6本都是罗尔德·达尔的作品; 在11-16岁的读者中,前10本中有6本出自罗尔德·达尔之手。
文风如何?达尔的魅力和价值在哪?
达尔的童话并非只为少儿而作,他算得上是青少年精神的给养者和心灵导师,忠于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不管你读他的哪部著作,一定能发现这两个共鸣——
Point 1:家庭教育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英国 17 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把年幼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有待填写的“白板”: “假定人心如白纸,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那么它如何又会有了那些观念呢? 我可以一句话答复说,他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生活态度、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儿童的“三观”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父母言行的影响。同样,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也就是家风的表现,健康的家庭文化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Point 2:引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塑造+相处
人生来就处于社会之中,学会社会认知是必修之课。儿童文学作品的本质个性就是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并影响他们,达尔童话中的各种相处之道都给了孩子们非常大的借鉴和启示,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们的处世之道能让孩子们直接受益。
最集中的表现莫过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几位“幸运儿”,饕餐食客奥古斯塔斯眼中只有食物、骄纵的富家女维卢卡认为父母可以用钱满足她的一切需求、病态口香糖迷维奥莉特好胜心胜过一切、狂躁的电视迷处在一个封闭世界。达尔能通过夸张讽刺的笔触让读者们真正认识到这些“坏毛病”,也即是美国学者卡什丹指出的“虚荣、贪吃、嫉妒、欺骗、色欲、贪婪和懒惰。”童年的“七宗罪”也是给予家长警示。
玛蒂尔达&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今天一起来阅读达尔的2本代表作Matilda《玛蒂尔达》+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两本书都是家喻户晓的著作,也有不少同学已经读过,但仍建议重读。
抛开词汇难度,让我们先来看看Matilda《玛蒂尔达》的主旨重点:
玛蒂尔达:天才少女的“反抗”Matilda
罗尔德·达尔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中,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反抗”是作品的重要内容,有时推动情节发展,有时贯穿始终成为故事主线。如图所示他的作品“反抗”案例:
达尔在作品中更青睐主动反抗和直接反抗。
如上表所示,在达尔作品中,主动反抗的主人公占75% ,直接反抗的比重约为 67% 。
这些主人公大都才智过人,不甘于被压制、被侵害而奋起反抗,从谋划到实施,亲力亲为; 反抗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智慧,有趣味,让读者拍手称快。
在《玛蒂尔达》中,小女孩玛蒂尔达聪明绝顶、博览群书,但她却遇到了世界上最庸俗势利的爸爸妈妈和最恶毒的校长。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恶毒的特朗奇布尔校长,和善良的亨尼小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最终摆脱了漠不关心她的父母的监护,投入了亨尼小姐的怀抱。在这两个故事里,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们有勇气、有智慧,主动反抗,大胆行动,改变了自己被压迫、受欺侮的处境。
反抗”主题在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儿童文学中的“反抗”主题能够帮助儿童读者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实现成长。“从现实来看,在以成人作为主宰的社会精神环境中,儿童经常处于软弱无力的苦恼之中,” “有的时候,家庭生活也会给儿童心灵带来压抑,在成人不经意的时候,儿童已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儿童都具有以独立人格存在的内在愿望,而这一愿望往往与现实产生反差,成为儿童心灵痛苦的一大根源。
《玛蒂尔达》中对于女儿极尽冷漠、甚至想要将其扔掉的父母,则是儿童伦理意识的出现的一大征兆。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成长的“七宗罪”教化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如果你看过同名电影感触会更直接。
凯许登·雪尔登( Cashdan Sheldon) 从心理学视角论述了民间童话中巫婆所代表的虚荣、贪吃、嫉妒、色欲、欺骗、贪婪和懒惰等“童年七宗罪”。与其说这些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原罪”,还不如说这些负面的情感或者行为是儿童身上原始的本能欲望和非理性地寻求欲望满足的行为表征。
由于本能的作用和理性意志的不成熟,儿童尚不知道如何控制他们的天性与欲望。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孩子们的欲望被夸张地展现出来,他们寻求欲望满足的方式表现为不加掩饰的任性。
虚荣、贪吃、懒惰、偏执、自私等毛病可能不会集中出现在同一儿童身上,但个体身上可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恶劣品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四个负面的儿童形象代表了欲望的不同方面及其寻求欲望满足的不同方式。
但它又树立了正面儿童形象,体现出理性与报偿。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我们看到查理一家三代同堂,温馨的家庭生活、勤劳的长辈唤醒了小查理心中那颗理性的种子。而小说中其他四位负面形象的儿童的父母,在帮助孩子心中理性的种子破土方面,几乎没有做出过任何努力。
当查理挨饿受冻时,小读者也会陪同查理一起难受。
大多数读者并不是因为真正有过挨饿受冻的类似经历而唤起对查理的同情,而是因为孩子们早已在故事一开始就进入到查理的身体内了。
在阅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小读者们会把自己带入故事之中,想象着自己同那五个孩子一同参观旺卡巧克力工厂。参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面对种种诱惑,只有查理表现出极大的克制,能够理智地面对这一切,于是查理成了最大的赢家,成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很多儿童读者会希望自己就是乖巧、懂事、有礼貌、守规矩的查理,体验亲情的温暖,品味贫困挨饿的滋味,感受理性带来报偿时刻的欣喜。
团购点击链接了解详情: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 全集 (16册)
相关内容推荐: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 24本书MP3音频分享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