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超级中学读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时间:2016-08-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19次

什么是超级中学?超级中学的基本特征是: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显著特征是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积聚了当地和周边地区一流的师生资源,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

在上海有这样一些超级中学,他们被分成三类:


四大名校

 

上海中学 华师大二附中

复旦附中 交大附中

 

八大金刚

 

南模、格致、大同、控江

七宝、延安、建平、复兴


一个神仙

上外附中

 

那么,在上海的四大名校里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校长爱踢球

 

以前早上经常看见校长对着围墙练射门的孤独身影,你们能体会和教工踢球被校长撞飞的感觉么……

 

球场到底一年要养几个月草啊

 

体育老师做班主任

 

不知道别的学校有没有啊,交大附中不少体育老师做班主任。

有一个出现在人民币上的体育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个体育老师是我班主任啊!

我是2001级的我们年级2个班级的班主任是体育老师,一个是隔壁6班一个是8班。

 

小卖部太黑了

 

小卖部价格分辨率是五毛一档的,又不能出门去对面超市。于是每天早上大家围在小卖部门口等着老板开着小车来开门……

 

黄圣依

黄圣依真的很漂亮!

 

黄圣依班主任教地理的秦老师也很漂亮,可惜是个女汉子实在是太MAN太霸气了!

有一次黄圣依回学校看老师我看见她进校门直奔小卖部和阿姨聊了起来……

食堂夜宵

食堂夜宵太赞了……

食堂夜宵想要吃到的话一定要用跑的!跑不到全校前50名的同学就不要想了,等你们跑到的时候早就什么都没了!

交大附中学生的体育都不错,应该都是抢夜宵锻炼出来的。

 

扔热水瓶

 

不知道现在还有往宿舍楼下扔热水瓶什么的习惯么……我们当年分班前夜各种扔热水瓶,还有往马路上扔钢窗的……


食堂三楼

 

食堂三楼本来是教师食堂,后来开始改成学生食堂,原来的清真食堂变成了教师食堂,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新疆班的妹子请我去吃一顿!据说很棒!

话说回来,食堂三楼虽然每天中午都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真的是除非体育课在上午最后一节,否则完全就是无缘啊!

 

在上海超级中学读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寝室

 

这个不得不说!虽然和分校比还有差距,但是相比大部分学校绝对是高端的。

有独立浴室

原来的简陋的淋浴设施现在变得像在家里一样了,除了水温的忽高忽低外,一切都很好。

根据我的估算,水费大概是0.12RMB/20s←我洗澡时就是这么无聊。

 

咸菜辣酱面

 

咸菜辣酱面是大执念!觉得这个得要额外说!

现在一楼周一是辣酱+素鸡,周二咸菜+烤麸,周三咸菜+素鸡,周四辣酱+榨菜干丝,周五就是期待了一周的传统辣酱+咸菜啦!

还记得上周五是因为要修燃气管道没有早饭,我第一反应就是麻麻我的双浇面没有了(出息呢)

 

 

交大附中体育活动多

 

交中活动多是没话讲的。

足球的霸王杯,篮球的英杰杯,排球的巾帼杯,唱歌的春律杯(之前是叫秋韵杯吧)。这些活动,尤其是体育赛事,真的是很体现班级凝聚力的。

 

懒散的喵星人

 

靠近寝室区的话绝对绝对会碰上喵!它们喜欢在小卖部前面的台阶上趴着,喜欢在办公楼靠近小卖部的这个门这里趴着,喜欢在宿管处的台阶上趴着,甚至是在寝室部外面的那个水箱上趴着。运气好的话,它没有被你吓跑还能允许你挠挠它们哟。

说起来去年一只猫生了几只小猫,我很好奇它们现在怎么样了。总觉得好久没看见了,当时看着它们一起玩简直心都要化了。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除了自由 还是自由

1428337151243208.jpeg

作为传统“四大名校”,复旦附中教学质量、各科实力、校花指数等等都是在前四,惟独有一个排名不是在前四的——“地狱指数第六”。地狱指数,顾名思义,就是给人以多大的地狱感。

不过几年之后,自己却觉得这个地狱指数居然能排在第六也是挺让人莫名其妙的。原因是感觉这三年基本上没人管自己,班级不管考得多不好老师也就班会和家长会上提两句,偶尔找个别同学谈一下。

高一高二经常三点多一点就下课(甚至有个传言是曾经的复旦南区步行街有家小饭馆叫“三点聆屋”是因为“3点05分”复旦附中放学),晚自习是6点半。

对男生来说,这点时间除去吃饭洗澡,基本上就是在足球场和篮球场上撒野。(后来听说在高考竞争还没那么激烈的更早些时候,高三都是一天6节课,比高一高二都少)

后来快毕业了学校作息被改成中午十二点前不能出校门,下午四点半前不能出校门。听说原因是:有人趁早上少一节课和下午早放学去五角场玩。

这种”自由散漫“的程度,可以讲几个故事: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

 

"好的,今天要讲的我们讲完了,你们今天的作业是……”

下面一群人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哗哗哗地写,过了几秒开始有人惊叹

“怎么啦?十道题?不多吧?“

“多,,,”

"........"

数学作业多达十道题可是个大新闻。

虽然有本叫”高中数学精编“的作业,但是从来都是一个学期象征性地收一次。

之所以是象征性,一方面是老师收上去也就是大致看下;另一方面,理科班的几届同学耗时超过两年,在一位管德育和团学联活动的数学老师的支持下,精心打造了数本、分专题的《精编详解》。所谓详解,就是可以原封不动抄到作业本上的答案。

 

球衣的故事

 

”不管,我要买AC米兰的球衣“

”这不行啊班长,我们队长是巴萨球迷!“

女班长是卡卡粉- -

(半小时后)

班长:”不管怎么样,明天就要比赛了啊,我们衣服得买啊。“

队长:”但是钱没法收啊,走读的同学都回去了。“

同学A:”问Y老师(我们班主任)借?“

班长:”怎么可能?“

我:”他不是米兰球迷么?“

…………

”喂,Y老师么?是这样的,明天要比赛了,我们打算去买球衣,但是现在没钱……“

”你们这个不对啊,明天要比赛了现在还没搞定……“

”我们打算买AC米兰……“

”额你们缺多少钱?等我一会儿我过来!“

第二天中午,一排穿着bwin广告米兰队服的男生列队准备上场,这时班主任前来观战,穿着件OPEL版队服。

班主任原来是真·罗森内里......

 

老师也八卦

高二的时候,英语办公室,一群班主任:

老师A:”诶S老师啊,你们班那个ZZ和PP是不是在一起了啊?“

老师B:”是啊是啊,看他们一起出现很久了。你觉得怎么样啊?“

……

头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在八卦的事情老师也在默默八卦着...

 

哪怕宿管大叔也是神奇的存在

某天晚上九点多:

宿管N开广播:“楼上的同学,请不要过于吵闹,影响别人”

二楼的高一小朋友接着闹,五分钟后:

“二楼高一的同学,请你们声音小一点。”

二楼依旧吵闹,又过了五分钟,宿管大叔明显提高了音量:

“二楼高一的同学!你们不要!……”

他顿了一秒,此时答主和室友相视一眼,都在想“哇靠他会说不要啥?”

“不要……皮!”

。。。。。。。。。。。。。。。。。。

下楼交签到表时看到大叔无奈的眼神。。。

 

电子竞技社

高三那年新学年社团登记,只要发起人集齐一定数量的签名,找到个指导老师就可以申请成立新的社团。

新社团申请名单出来的时候,赫然出现“电子竞技社”,指导老师是学校曾经的年级第一,现在的数学老师。

大家议论纷纷:卧槽这不是找死么?德育处老师还是这个老师曾经的班主任呢。大家开始想象那个老师被拉到德育处吐槽的场景。

万万没想到,那个社团获批了,现在好像还在。

 

模拟法庭

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有个学弟来找答主,说准备办英美刑事模拟法庭,找我去当advisor,顺便让我推荐几个学院的老师他们去联系当评委。跑去和学弟见面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是英美的,为什么会放在复旦法学院办,得到的答案是:学校方面更倾向于办中式的,但是他们在美国交流那一年接触的是英美式的,没谈拢。

(卧槽你们胆子好大居然就这么单干了啊。。。。)后来还真被他们办起来了,请了全国十几个学校,请了复旦法学院的教授,请了知名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一群18岁的小盆友啊。。。想想自己当年在高中搞社团,在这面前完全不是个事儿。

结束的那天,想起本科毕业典礼之后和复旦附中现在的校长聊天,他说:“我没记错的话我来的第一年正好送你们高中毕业,现在转眼看你们本科毕业了。对比你们和现在高中里那批孩子,我觉得他们比你们当年更自信、更成熟。”

 

华东师大二附中

有温度的校园

 

 

李鼎凝作品

二附中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在这里很容易可以找到可以说话的老师,老师永远不仅仅只是老师。。。

 

最想说的

还是校园文化

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全校最大的活动,持续两周,校园歌手大赛,话剧专场,涂鸦专场,每天下午都有活动,每天早晨的起床铃都会换,你们知道难得两周每天早晨被未知的起床铃叫醒是什么感觉吗?

最盛大的庆祝,则是最后一天的游园会和元旦文艺汇演。游园会上各个社团摆摊,无线电社摆出他们的对讲机组织定向越野,艺创社则毫不吝啬地提供大量做贺卡的原材料让我们自己动手(就是外面卖的那种贺卡的原材料),Cheers杂志社摆出他们的校刊,里面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段子和采访老师的记录,还有明信片。。。

稍晚些时候,已经毕业的校友们陆续到齐,等待他们的,有校友免费晚餐,纪念明信片,还有和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的,最最盛大的元旦文艺汇演,其中会播放他们从各个高校发来的祝福视频,还有专门为他们组织的抽奖活动。。。。。。可以说,元旦文艺汇演,是每一个校友心头的牵挂,你会毫不犹豫的觉得,必须去!哪怕有思修马基近纲毛概考试当头!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吧。

 

老师们

都很可爱

理科实验班的理科老师基本都对他们带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热爱,鹏总只带了一年但是每周都会发表他对数学的爱,伟平哥哥常年微笑地讲着物理课(据说即使你加了化学他还是会笑着和你聊原子物理=。=),走叉对化学的爱深深藏在心中(他放弃了科研或者高薪,选择教职就是希望可以完成当年没有完成的心愿),而秀华姐姐就是那么温柔,祖爷爷就是那么传奇,夏老师好像就是传奇中的传奇了。

现在回想起来在不知道自己大学最后读了文科的情形下,早早种下对科学朴素的敬重和好奇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当然文科老师们也各有各的风采,田叔的循循善诱,瞿平姐姐、胡爷爷、赵欣老师还有菁菁老师都是我所愧对的,骁公子、陈明华、屈妈妈还有大旺都或多或少拯救了我的文科,当然高考加文科的小伙伴应该最能了解他们啦。

虽然近年来蛮多人觉得好像校风变严变啥了,但是我还是记得有次暑假集训的时候某喜在那里忧愁地感慨泥萌以后不会都出国叭那岂不是没有给国家留下人才,某老师莫名地严肃了一把忆苦思甜鼓励我们珍惜良好条件,讲完蹬着自行车回家了。内心还是很触动的,他们都是界内值得尊敬的老师,面对非自己带更非本届的学生完全可以发发卷子讲讲题就够了,有时候愿意讲心底话还是不容易的=。=当然还有越来越牛掰的新进老师&校友老师,比如上海理科班出身的复旦历史博士等等。 

记得有个段子——物理老师上课进度太快,没东西讲了,就和同学们说“把化学卷子拿出来,我们一起讲掉吧”,化学老师得知此事就抓狂了“他神经病啊”——这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在EFZ很有可能会碰到A学科博士毕业的B学科老师、C学科拿过一等奖的D学科老师,以及能教你写Paper的体育老师。

 

老师

都是段子手

另外,老师在人人网上真是……网红段子手、最右吐槽帝、恩爱情侣档、父子齐卖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小朋友根本玩不来社交网络嘛。既然说到情侣,顺便一提,在EFZ的小情侣会被老师调戏哦,被调戏哦,调戏哦,哦,至于单身狗,将会同时面对同学和老师的双重秀恩爱打击(误)。

高考的那几天住在学校,每天早上把我们送到考场,中午接回学校吃午饭,荤素搭配,水果酸奶俱全,让我们回宿舍午休,下午再送到考场考试,已经是集约化到不能够再集约化的生活了,可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成了永远的怀念。高三一年体育课从来没有被霸占过,华尔兹,瑜伽,排球,体育老师变着发子丰富我们的生活,所以一提起高三的体育课,记忆里总是充满了阳光。

 

上海中学

不败的神话

 

上中神话

连同今年,从 2008 年~ 2015年,连续 8 年,均有 上海中学 学生入选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队。数学国家队有多难进?那是中学数学竞赛党的最高荣誉,在全国数以万计的中学中,每年只有 6 人能脱颖而出。

但上中,连续 8 年,7人,9人次,进入了数学国家队。更不必说,在这 7 人中,有 5 人是高二入选,1 人是高一入选。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上中成为全国数学竞赛成绩最突出的中学之一,或许,连“之一”两个字都可以去掉。

 

要是连同济都考不上真是丢死人

很多人高三的生活跌宕起伏,如同一篇小说。

但我敢说,如果不在上中,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去清华自荐还能通过笔试? 放弃复旦的预录取去死拼高考?都不会发生。

包揽文理状元从来不是新闻,不包揽才是新闻。

我们从来不会贴红榜,写 XXX 考入清华,XXX 考入北大……太多了写不下。

如果连同济都没考上,一般不敢在外面说自己是上中人,怕丢人。

 

校园生活丰富

数学竞赛和高考那么厉害,学习一定很痛苦吧?

也不尽然。

确实有令人痛苦的因素存在,比如每周四下午的数学“周周爽”,这个考试非常难,通常会挂掉三分之二的同学。但总体而言,上中的作息是井然有序但严格的:

 

6:00~6:15起床,早操,早自习,8:00 前打扫完毕,每天检查;

20:00(最晚不超过 21:00)前,必须把当天作业做完,不存在熬夜问题;

21:50 熄灯,在高三以前,熄灯后必须在床上睡觉,不准做任何事情;

我们相信,充足的睡眠才能让白天更有效率,所以熬夜做作业是被严格禁止的;

又由于,除了 8:00~12:10,13:30~16:55 要上课,19:00~21:15 是晚自习以外,其他时间段有大量的业余时间。

我们同学当然不会放弃这段时间,会组织学生会和各种社团。

学习部除了负责学习,还有辩论赛。

体育部会组织各种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 和 羽毛球赛,以及运动会。

科技部每年会搞一个科技节,组织我们参加各种实验和创新活动;

文艺部会组织校园歌手大赛,以及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艺术节的闭幕式是上中每年最大的盛会,很多校友会回来观赏精彩的节目,以及每年雷打不动的高三大合唱。而艺术节前一天是狂欢夜,晚自习取消,大家可以组织任何想组织的活动。密室啦,棋牌室啦,卡拉ok啦,应有尽有。

在上中,有好几十个基于兴趣爱好社团,有足球、篮球、棋牌、舞蹈队等等……

除此之外,即使是课程,也有很有趣的呢。每周有 3 节任选课,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 经济、时政、外国文学等等,甚至可以是 名画鉴赏。

 

美丽的校园

最拉嘲讽的放在最后。

上中很大,比很多大学的规模都大。从北校门走到教学楼,可能需要 15 分钟,而从教学楼到食堂,也有5分钟的路程,每天,“跑饭” 是早上和中午固定的风景。对了,食堂的早饭特别好吃,小笼、蛋包饭、烧卖、豆腐花 都好吃极了。

上中的绿化率极高,除了楼,就是树,整个校园都被绿色环绕。

上中的宿舍条件极好,比清华都好得多。寝室四人一间,课桌摆放井然有序,两间宿舍公用一个大卫生间

 

相关文章推荐:

谁来尽快消除“超级中学”现象?

上海中小学转学、借读指南(超级实用的)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