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发表于 2011-7-21 11:33:18| 1586 次查看 | 0 条回复
   迄今已有8位外籍华人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中国籍华人科学家为何一直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有人归结为我国教育体制问题,梦里江河不敢苟同,至少不认为这是主要问题。

  不过,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若是从小就学会做饭做菜,并经常做饭做菜,将大大增加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梦里江河对此深信不疑。君若不信,可阅读下文。如仍不信,可在评论中说说您的理由。

  据说北京四中规定初中生必须学会做四菜一汤,高中生必须学会做八菜一汤。如果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出自该校,我一点都不觉意外。

  这篇文章的作者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9年任美国能源部长。

  朱棣文: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

  我在研究工作之余,最大的嗜好就是下厨做菜,与妻儿、亲友一起享用。不论中西料理,我都有研究,但以中国菜、墨西哥莱最拿手。之所以喜欢下厨,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动手做一些组合、操作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玩积木,除了建房子外,我跟一般人不一样,会到库房找零件,将玩具改装成机器人。改装的过程,让我的机械、物理常识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我养成了自己动手做的习惯,也让我的双手更灵巧。我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

  动手做是很重要的概念,美国教育相当强调做实验,许多学生走进实验室后,自然就知道各种器材的操作方式与应有的安全观念。相较之下,中国学生可以将实验目的、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走入实验室后,常常不知所措。我曾在选拔优秀生入大学时,淘汰了一些被称为非常优秀的孩子。当时孩子的父母很不理解与不满。但我说:“这些只会念书的孩子,连煎蛋、煮蛋都不会,怎么可能懂实验?”

  除了动手做以外,实验也可教导学生专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时期,我常在宿舍的冰箱里翻剩菜,拿仅有的材料下厨,在有限资源中求变,这种经验、能力,对解决我日后所面临的瓶颈,有很大的帮助。

  我也鼓励我的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为所为而为,要培养独自思考的能力。信息、计算机与生物基因等应用学科,是目前最流行的研究领域,但是与其一味盲从投入,不如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以镭射致冷技术为例来说,这种捕捉原子的技术,原本只是物理界的一项基本研究,但目前也被应用在生物科技领域,协助学者了解生物单一分子的动态特性,因此,基础研究其实更重要,因为它是许多应用科学的基石。

  对中国的教育而言,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很重要的事。我认为目前很多方面的发展都在往正确、好的方向走。对科学来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学校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过于频繁地进行书面考试,而激励学生创新精神不足,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意,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我们的高校,也应多与企业接触。高校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也应是哺育知识型企业的场所。美国好多高校的教授和学生就在公司兼职。

  创新一定要敢于想像,用新的方法思考问题。一旦你有了新的想法,你可以到某一方面的专家那里去请教,一起讨论是不是有可能,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对于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现成的教案,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创新,只有他们直接经历了,才容易明了创新是怎么回事。我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也不是现成的、能在课堂里学到的,而是从新的领域中重新开始探索学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