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中等你 于 2011-7-19 11:39 编辑
蒙太奇一: 在麦当劳和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男孩或女孩正在贪婪地吃着汉堡包或者啃着鸡大腿。小孩子聚精会神旁若无人。一位母亲或者父亲在一旁默默地坐着,两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面带疲惫的幸福,沉浸在孩子快快长大的梦想之中。尽管口水早已在嘴中翻江倒海,但他或她的角色却经常只是个陪客。在这儿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陪吃。
蒙太奇二: 在每天的早晨、中午和傍晚,在中国的几乎每一个城市里,都在上演着像当年八路军进出城时的热烈相迎和相送的盛大场面。无论是寒风肆虐的冬天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天,这一出出戏是常演不衰。一个个掉了门牙的老人拉着自己还没长出牙的小孙子(女)的手;一个个步履匆匆尚未睡醒的男人或女人驮着自己依然睡眼惺忪的孩子;一个个小心翼翼的现代远征军(保姆)紧抓着小主人衣服的一角。无论他们是谁,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护送和相迎这些小祖宗们光荣而去凯旋而归。 一个美国人路过北京三元桥附近的一所小学,只见该校门口黑压压地站着很多人,于是就问我:“他们都在干什么?” “在接孩子。”我不假思索地说。“接孩子?”老外一脸困惑。 就这件事本身来说,我姑且把它叫做“陪行”吧。 蒙太奇三: 夜晚,窗门紧闭。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在一旁坐着,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着“三陪”的另一角色:陪读。 蒙太奇四: 周末,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法定时段,是人类留给自己生命难得的自然喘息。西方人把周末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个人时间。 然而我们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每个周末,你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父母驮着自己的孩子奔赴各种战场:钢琴班、提琴班、舞蹈班、书法班、围棋班、英语班、作文班等等等等。教室里,孩子们继续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劳作,本应放松的精神在被逼无奈的劳作中感觉全无。而父母们呢,却在学校门口吮吸污浊空气的同时,幻想着从孩子的琴声中飘出帕尔曼式的悠扬与激情。这就叫做:陪练。 蒙太奇五: 如今中国有一个奇观,那就是每年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你都会看到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小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上蹿下跳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这些父母就像仆人一样伺候着他们的主人,而这些主人们却还不时地板着脸,嫌弃着动作已经不太利索的父母们。天哪!这是一种什么情景啊? 蒙太奇六: 不久前在上海卫视中看到,儿子在外面杀了人,做父母的不仅不劝其自首,相反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为其开脱,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人仰马翻,被公安机关统统逮捕。当这位母亲痛哭流涕地进行忏悔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这又叫什么呢?就把它称之为“陪葬”吧。 好了,够了!从“陪吃”到“陪读”到“陪练”直至最后的“陪葬”,这一切的产生都是由我们的父母所引发出来的现代悲喜剧,而这全部的起因居然都是因为“爱”。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引向了一种“痴呆化”的生存状态。不信你看: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烦恼;我们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筋疲力尽的;我们几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核心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我们没有几个父母会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孩子,才能使其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我们有多少父母真正懂得人在“原物性”中的“大爱”应该是以什么方式来体现的?说真的,我们只知道“小爱”,我们只懂得用很多辛劳甚至苦难来营造一种实际上的“假爱”。我们从小就把一个生命人为地关在笼子里面而不让其羽翼丰满,十多年后又将一个缺乏真正生存能力的人残暴地推向社会。可悲的是,我们心中却始终充满了爱。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