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新的园本教研形式,决不能只局限在园内开展教研,而应当敞开园门,活跃园际之间的教研活动,丰富园本教研的内涵,拓宽教研活动的渠道,提升教研活动的品质。东余杭路幼儿园是一所上海市示范性一级一类幼儿园,拥有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为了得到示范园的辐射,我们在东余杭路幼儿园园长陈定儿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与东余杭路幼儿园开展了园际教研。由于我园是一所二级园,我园的教师在各个方面与东幼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两园教研的切入口呢?我们觉得园际教研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仅局限于圆桌教研。观摩交流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教研形式,能更快、更生动、更直观的帮助我们的老师发现问题与差距,从而提升自己,在教研内容上我们听取了我园教师的意见,从我园最薄弱的区角环境创设入手。于是我们的园际教研就从观摩东幼区角活动开始了,我们不仅参观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还听了东幼教师介绍每一个区角内容设计的意图。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参观中的案例: 在小一班班级里,蔡老师正在给大家介绍班级游戏的设计理念:幼儿创造是要有基础的,老师通过创造一些途径,创设一些赏心悦目的环境,包括一些未完成的场景,激发孩子去制作的愿望,在制作中让孩子想象和制作,老师在提供材料中是提供一个桥梁,让她达到成功感。随着蔡老师的介绍,大家来到了“小熊山”的区角活动前,蔡老师介绍道:“小熊山是一个故事,为了引起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兴趣,我设计了用在铁盒子中用磁铁操作讲故事、小舞台提供大的小熊故事表演、还制作成拉线玩具,让幼儿在卷卷玩玩中讲故事。”对于蔡老师的创意大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接着大家的目光被“果树”游戏中铁盒里很小的一团团橡皮泥吸引住了。经蔡老师介绍,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蔡老师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块的橡皮泥幼儿不易操作,就把橡皮泥一块块分好。大家又对蔡老师为幼儿游戏提供的支持深感佩服。蔡老师又带大家来到了 “贴马赛克”的区角活动前,蔡烨老师进行了介绍。在这一个区角活动中蔡老师在材料提供中设计了四个层次,听着她的介绍我们的老师不住的点头,深深感到蔡老师对材料的层次性考虑的很周全,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区角材料的层次性可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但就在此时,我园的一位老师大胆的提出了她的疑问:她觉得材料提供要考虑层次性,但这套材料中的最后一个层次明显高于小班幼儿的年龄水平,提供是否有必要?面对我园老师的这个问题,蔡老师如此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曾考虑过,但在有一次学习中,黄琼老师说过“要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于是我就在班内大胆实践设计了这个区角。听了蔡老师的解释,大家对层次性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园际交流后,老师们把看到、听到、学到的都运用到自己班级的区角环境创设中。首先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游戏环境创设按主题归类,改变了过去哪儿空就放哪儿,游戏环境杂乱无章的现象。如大班一个活动室以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活动内容为主,还有一个活动室以主题“我自己”的游戏内容为主。第二个变化是:环境布置温馨,环境布置有层次感。以前我们是一个游戏内容单独展示,现在是大块的版面出现,使孩子与环境有了更大的互动。如小一班的小树林,大二班的长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面、桌面及地上,错落有致,使墙面桌面与地面互动。第三个变化是:充分发挥了图书角的作用。以前的图书角是一种摆设,听了东幼老师的介绍后,我们的图书角活了起来,教师也会每月推荐幼儿看一本书、根据主题提供相关的书、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到书中寻找答案等,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第四个变化是:在设计游戏时,老师能考虑游戏的多元性,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幼儿。如:大班的游戏“全身总动员”,教师设计了举彩旗活动、身体碰一碰活动、占位子活动等供幼儿选择。第五个变化是:教师们也开始尝试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如,中班的豆豆画,不同品种的豆豆分别装在一盒一盒的盒子里;小班的装饰镜框教师不再是提供所有的装饰材料,而是先提供两种,再适当增加,扫清幼儿的操作障碍。 看到园际教研后的提高,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这样的教研对我们来说不仅看到了与东幼的差距,还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市专家对区角材料层次性的解读信息。” 总之,园际教研使我们充分分享了一所优秀的幼儿园及一些优秀教师的优势资源,作为一所普通的两级园我们没有很多机会和专家、特级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东幼教师的引领,使我们寻求到更适合我们教师的专业支持的途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