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就要升入初中,不少家长有些紧张,因为即将到来的初中阶段常常被人们说得很可怕:青春期、叛逆期=学坏期,学习任务加重=成绩下滑,孩子长成半个大人=亲子沟通恶化……其实这些都是极端情况,大多数孩子仍能顺利度过。如果想在这个承上启下阶段能够跳上更高的台阶,则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出努力。
好心态是成功前提
“小学时挺优秀,到了初中怎么就变得成绩平平?”家长们的此类问题,常常让初一新生备感压力。
初中是从能力上拉开差距的第一个阶段,入学前帮孩子合适“定位”很有必要,心态上要鼓励孩子自信。同时家长自己要放松,特别是进入强手如林的名校,有的学校会有新生摸底测验,前几次排名如果不理想,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沉住气,牢记“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广州等城市“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不少学生不一定能进入心仪的初中。如果进入了不理想的学校,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比较,相反要多鼓励孩子发现新学校的优点。“宁为鸡头不作凤尾”的俗谚也不失为一种排解方式。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在相对较弱的竞争环境中更能树立自信,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上得到在名校得不到的机会。
学习准备: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学科知识面更广、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要求也和小学大为不同。
小学课程老师牵引的比较多,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依赖性强,更不会注意总结学习方法。而中学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老师也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仔细地讲解每一道题、每一个学习内容。中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积累、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看名著、小说、古诗词等等。
小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记忆背诵,初中的学习对学习方法的要求更高。初中阶段的科目多,知识点也多,学生必须掌握“三步学习法”,即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初中新生可以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篇幅的书籍、画一幅画、写一篇短文等,要有适当的质量控制。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适应中学考试有很大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从暑假就开始买大量的辅导书和请家教,提前预习可以,但不能让孩子在起跑前就已经厌烦和恐惧了。
社交准备:多行引导少加限制
怕孩子学坏是初中生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提前入手正确引导,给孩子注入“免疫力”,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青春期开始的突然变化常令父母措手不及,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更高雅的审美乐趣和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家长首先从自己做起。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兴趣方向可以延伸直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科技或艺术方面投入精力,游戏机和烟酒对他的吸引力就会下降。
家长要避免的做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仅仅限制孩子做这做那,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当你要把孩子手中的泥巴拿走时,硬抢是不对的,用一块巧克力去换,才能使双方都接受得心情愉悦。
亲子准备: 变“命令”为“商量”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都很听家长的话,为何进了初中就不听话了?”进入初中的孩子都会有一种已经长大了的感觉,家长应掌握这种心理,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要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思想,在语言上要变“命令式”口吻为“商量式”。
在行为上,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得更为激进冒险,更多的想法会诉诸行动。对此家长不要过于紧张,不要习惯于各种保护式命令,敢于放开手让孩子一试。这种名为“疼痛教育”的方式为,在明显会失败和错误的小事上允许孩子尝试,当结果如家长所料时,切忌嘲笑和训斥孩子,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当有了“切肤之痛”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同类问题改变态度,孩子对家长的劝导会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如果放松使得孩子敢于放手一搏,结果换来出乎意料的成功,也是一种鼓励创新的开放理念。
汗水一直下,只为咱宝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