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miya  发表于 2011-6-20 10:07:49| 1587 次查看 | 1 条回复

在上海市专家对一万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是:87.6%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学性,39.5的家长承认自己完全不懂得教育.12.3%的家长承认自己基本上不懂得教育。


--还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000万对夫妇十分沉痛的承认自己是“失败的家长”。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对孩子的教育失败了,

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也至少失败了一半?当数以亿计的人们辛辛苦苦地奋斗了大半生以后,却不得不沉痛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家长”时,这已经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的悲哀了!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们连番疾呼: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本世纪最大的危机!


--扭转这一民族危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请北京越寰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与广大的幼儿家长朋友探索一些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希望能对年轻的父母有一点帮助。


--中国有一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当然如果真的就凭着一个孩子3岁或7岁的状况去断定它的未来的,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幼年时期的人生是一个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生智力开发和提高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人生品德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许有人会说:“智力还能提高吗?比如我吧,是个普通工人,没多少文化,脑子也不聪明,我爱人也和我差不多,你说我的孩子能变聪明吗?”也有人这样问:“我和我爱人都是‘北大’毕业的,我家的兄弟姐妹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的孩子智力能有问题吗?”其实,这两种说法表达出来的是同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智力是先天遗传来决定的。那么,智力究竟是先天遗传来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的教育决定的呢?学术界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多年,最后基本上有了一个定论:智力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只是在这两因素中,后天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作过一个调查:对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有30%相同,有70%不同。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开发和提高的关键时期呢?科学研究表明,3-8岁是人生智力开发的特殊生理阶段。在这一段时间里,脑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在健康发育,所以这一期间是人生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所受的教育常常是终生难忘的,我们每个人都对童年生活记忆最深也正是这个道理。


--智力确实可以提高的。但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呢:科学家发现:因子刺激法是提高智力的有效方法。什么叫因子刺激呢?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弗特把智力本质地定为三维立体的模型,从思维的内容、思维的方法、思维的结果、进行三维揭述,并把他们划分为一百多个因子。这个研究很复杂,我们就不多说了,而所谓的因子刺激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活动、游戏刺激孩子的大脑、促进脑细胞的运动,从而激发智力因子,使孩子的智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人类的大脑进化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但是真正起作用的不过三分之一,原因是人类在幼年时期没有进行及时的因子刺激,使大量的脑细胞随着人们身体的发育而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智力浪费呀!


--也许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幼年时期开发智力呢?不就是因子刺激吗?孩子长大以后不是也照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也照样可以得到刺激吗?我们的回答是:不!那时万万不行的!因为大脑的发育具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大脑时刻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能得适当而及时的刺激,这个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相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刺激,这种能力就可能永久消失。科学家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小猫生下来第四天,把它的眼皮缝起来,因为这正是猫视觉能力的敏感期。两天后,小猫视觉敏感期过去了,在把它的眼皮打开,虽然它的眼睛发育完好无损,但因为它没在敏感期接受看东西的刺激,于是,它]失去了产生这种能力的机会。这项试验证明了智力发展敏感期的基本原理。人类这种例子也很多,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狼孩。他出生后被狼叼走,在狼群中长大,8岁回到人类,许多科学家成立了专家小组,专门教狼孩吃饭、走路、说话这些基本能力。可是由于狼孩错过了形成这些能力的敏感期,6年才学会了40个词,并且狼性不改。到了他16岁时,它的智力水平才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


--所以我们说:人生也许并不短,而智力开发的有效期却是很短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3岁了。那么他的最佳智力开发期也就是几十个月;如果他已经4岁了,那么他的敏感期又错过了许多;如果他已经6岁了,那么他剩下的时间就更加宝贵了。孩子没长大一天,大脑就向成熟靠近了一步,也就是说他不知有多少个脑细胞进入了休眠状态,再也难以激活,那是一个到计的时钟!


--当然,8岁以前不光是纯智力因素开发的关键时期。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和性格等等,都必须在早期培养。许多家长,特别是一些祖父母,由于对孩子过于疼爱,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总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于是没有在早期给孩子及时的培养和教育,结果饱受了教育失败之苦。就拿生活习惯来说吧,在幼年时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按时上床,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等好的习惯,上学以后也容易养成孩子按时起床,按时写作业,不丢三拉四的好习惯。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了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东西随拿随扔的坏习惯,到了学龄也很难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人类的大脑进化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但是真正起作用的不过三分之一,原因是人类在幼年时期没有进行及时的因子刺激,使大量的脑细胞随着人们身体的发育而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智力浪费呀!


--也许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幼年时期开发智力呢?不就是因子刺激吗?孩子长大以后不是也照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也照样可以得到刺激吗?我们的回答是:不!那时万万不行的!因为大脑的发育具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大脑时刻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能得适当而及时的刺激,这个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相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刺激,这种能力就可能永久消失。科学家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小猫生下来第四天,把它的眼皮缝起来,因为这正是猫视觉能力的敏感期。两天后,小猫视觉敏感期过去了,在把它的眼皮打开,虽然它的眼睛发育完好无声,但因为它没在敏感期接受看东西的刺激,于是,它]失去了产生这种能力的机会。这项试验证明了智力发展敏感期的基本原理。人类这种例子也很多,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狼孩。他出生后被狼叼走,在狼群中长大,8岁回到人类,许多科学家成立了专家小组,专门教狼孩吃饭、走路、说话这些基本能力。可是由于狼孩错过了形成这些能力的敏感期,6年才学会了40个词,并且狼性不改。到了他16岁时,它的智力水平才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


--所以我们说:人生也许并不短,而智力开发的有效期却是很短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3岁了。那么他的最佳智力开发期也就是几十个月;如果他已经4岁了,那么他的敏感期又错过了许多;如果他已经6岁了,那么他剩下的时间就更加宝贵了。孩子没长大一天,大脑就向成熟靠近了一步,也就是说他不知有多少个脑细胞进入了休眠状态,再也难以激活,那是一个到计的时钟!


--当然,8岁以前不光是纯智力因素开发的关键时期。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和性格等等,都必须在早期培养。许多家长,特别是一些祖父母,由于对孩子过于疼爱,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总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于是没有在早期给孩子及时的培养和教育,结果饱受了教育失败之苦。就拿生活习惯来说吧,在幼年时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按时上床,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等好的习惯,上学以后也容易养成孩子按时起床,按时写作业,不丢三拉四的好习惯。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了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东西随拿随扔的坏习惯,到了学龄也很难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还有,孩子的一些良好品德也一定要在早期培养。在此我想给大家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有一个4岁的女孩,跟着妈妈乘公共汽车,这时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妈妈对女儿说:“孩子,你看那个脑爷爷那么大年龄了,他站在那儿会不会很累呀?”这个小女孩什么都没说便冲着那个老爷爷大声喊道:“老爷爷,到我这儿来坐吧!”据调查,有一个学校的初中二年级,老师向300名14岁的孩子们发了这样一张调查表:“同学们,尊老爱幼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你坐在车上,上来一位老大爷,而这时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请问你会怎样做呢?”备选答案有三个:1.立即起身给老大爷让座;

2.等到自己到站时再把座位给他;

3.装做没看见。调查的结果是:只有三名同学选择:“立即起身给老大爷让座”约占1%;有20人选择“等到自己到站时再把座位给”;而剩下的近93%选择“装着没看见”。


---目前在中小学。70%以上的家长为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焦虑,也为孩子的自私自利,不心疼长辈而失望,其原因主要是幼儿阶段没有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的思想。试想,一个懒懒散散,自私自利,只知道享受,不懂得责任,也没有起码规则意识的人,怎么能成为一个热爱集体,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人呢?


--因此,我们提醒那些年轻的父母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早期,因为早期是人生的基础。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宝宝来了  评论于  2011-6-30 19:09:35
中国的教育,让我应该去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