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我们全家到广州长隆鳄鱼公园玩,在那里孩子们有很多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喂鱼、喂羊、喂小猪,等等。当孩子看到几只河马张着大嘴,站在池塘边,立刻被吸引了:“河马,河马,我们要喂河马。”和很多其它的动物区域一样,池塘边有个小棚子,桌子上有一些已经装盒的“食物”。“妈妈,这是什么?”丁丁问。“看着像胡萝卜和红薯”我回答。“为什么给河马吃这个?”他接着问。一边的Raymond已经拿出手机:“爸爸帮你在维基百科上查一下……哦,河马在自然界主要吃青草和芦苇,芦苇中含有很高的糖和淀粉,和红薯很相似哦。”“噢,糖,对,红薯是甜的。”丁丁点着头,像是明白了,同时伸手拿桌上的盒子:“爸爸,我可以喂吗?”闻闻比哥哥矮一个头,正垫着脚,扒着桌面,伸长了脖子看:“我也想喂它们,可以吗?”“当然可以,”Raymond一边回答一边把钱递给饲养员,两个孩子一人一盒。 盒子里的胡萝卜和红薯被切成小块,喂的时候需要像“投篮”一样扔进河马的嘴里。两头河马看到丁丁和闻闻手里的食物,立刻把头探出围栏,张大了嘴,它们的牙齿上有明显的横切面,应该是被切断的,嘴里有厚厚的粘液,包裹在口腔和舌头的表面。孩子们开始投掷,胡萝卜块和红薯块却纷纷落到地上,而河马还是抬着头张着嘴,完全不会低头吃落在地上的食物。边上的围观者纷纷说:“这也太难了,孩子根本喂不进,都浪费了。”丁丁和闻闻的心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还是继续投掷着,直到盒子里还剩最后两块了,丁丁居然成功地把那两块扔进了河马的嘴里。他开心极了:“河马吃到了,我还想喂。”看到丁丁的手眼配合找到了感觉,我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又买了一盒,让他继续“练习”。
丁丁喂河马 这时,身边几个穿这校服的小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正讨论着喂河马的事情:“我好想喂他们呀”,“我也想”,“我也想”……“可是我只有10块钱”,“我有5块”,“我也有5块”……(桌子边上立着的牌子上写着“20元/份”)“那我们合起来买一份吧”,“好啊”,“好啊,我们一起买”。说着,他们把自己的钱放到了一起,递给饲养员,三个人拿了一盒。他们先是数了数里面胡萝卜和红薯的数量,然后决定轮流喂。我心里猜测着,可能这些孩子还不懂得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资源吧,他们的决定让我感觉很美好。当他们拿着盒子凑到河马跟前时,丁丁和闻闻还在那里,好多围观者让那里好不热闹。三个小学生决定再等一下,我想他们是担心过多的人影响它们投掷的精准度吧。 兄妹俩喂完河马,Raymond带着他们走出人群,继续看“河马长廊”的海报,那里介绍了一些关于河马的知识和故事。周围的人也渐渐散开,围栏前只留下好奇的我,和三个等待了许久的孩子。第一个孩子,极为小心地从盒子中拿出一块红薯,扔向河马的嘴,可是没有投进。她有些沮丧,低下头。另一个孩子挪步到她身边,摸了摸她的肩膀,然后蹲到地上:“还能捡回来吗?”“不行不行,钻过围栏太危险了”第三个孩子立刻否定了这种假设。他们脸上的表情:兴奋中有几分焦虑、急切中有几分迟疑、开心中有几分失落,那是我在丁丁和闻闻的脸上不曾看到过的。Raymond已经带着孩子们越走越远,我一边快步追赶他们,一边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那天晚上,我和Raymond就白天的观察做了讨论: 当我们以丰富孩子的体验、精深他们的学习为目的时,我们尽可能满足着孩子们的兴趣探索。丁丁和闻闻在喂河马的“练习”中,克服了对“血盆大口”的恐惧,训练了眼-手协调力,他们记住了河马口腔的内部结构,了解了河马虽然以食草为主但凶猛异常。临睡前他们还“查阅”了红薯和胡萝卜的营养成分,并表示以后自己也要多吃。带孩子出门,这些正是我们期待的。 那三个孩子,因为“有限的”资源,他们体验了合作、分享……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待”、“珍惜”、“隐忍”、“关爱”……这些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是重要的,其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驱动着一些优秀的品质。 回到上海后,我为丁丁准备了一件礼物,那是三个可以自己DIY来装饰的储蓄罐:一个用来储蓄(Saving),一个用来花费(Spend),一个用来积累帮助他人的基金(Share)。在丁丁6岁生日的那天,它们会被作为礼物送给丁丁。
来源“金宝贝总部”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