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ike 于 2011-1-17 15:07 编辑
1.幼儿园教师编制设置难以反映政府公共责任 日前,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都伴随着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投放,沿着现行的政府、事业单位、教育部门预算的渠道拨付,而这些幼儿园教师所在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都是非常好的幼儿园,真正为一般民众服务的幼儿教育机构,如街道幼儿园、小区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等不属于这个体系,也就失去了纳入预算的渠道。即使增加幼儿教育投入,如果没有理顺体制,则增加的幼儿教育投入仍然很难到达政府应该支持的、为城镇一般民众和农民服务的幼儿园。所以,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投入结构和人员编制没有体现政府公共责任,没有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架构的高度考虑政府的财政责任和人员编制投放,幼儿教育没有起到社会融合、弥补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社会断裂的作用,没有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那样将幼儿教育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核心构成来对待。
2.待遇的差异,师资队伍不稳定,应当清除部分低素质人员
早些年除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编制管理外,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没有纳入教师系列管理,其工资待遇由主办单位解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都是国家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间的差别只是教育局体系的教师工资从政府部门支出,而企事业单位、农村幼儿园教师从主办单位获得工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使企业与政府脱钩,事业单位改革也在逐步进行,企事业单位脱离政府成为独立机构,而这些机构承办的幼儿园在改革中成为与政府无关的服务机构。许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这此幼儿园的教师一下子陷入单位性质不明确、社会保障无着落的状态,心理落差大,情绪激烈,队伍极不稳定。更为严重的是,幼儿园迫于生存压力,一味降低成本,靠压缩教师编制、增加班额、降低教师工资等方式维持生存,造成大量低素质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而现在随着教育体系的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尽快的清除这些低素质队伍,保障幼儿们的教育公平。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弱化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性 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资格规定是专门职业的基本制度基础,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和资格制度都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高学历毕业生从事幼教事业的热情。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忽视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高度关注极不匹配。和职称相比,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随意性大,更加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解决我国幼儿园教师的问题,应该区分老人、新人,对于企事业单位转制引发的教师问题应该采取过渡措施,将他们的待遇和保障纳入企事业单位转制谈判的清单中,采取政府包下来、产权出让保障或完全市场化等措施灵活加以解决。而对于体制问题导致的幼儿园教师问题,则需要在整体体制框架下,通过幼儿园教师注册和监督管理制度加以解决,其前提是明确体制重构的思想和制度框架。 太忙了,每天想好的计划总是被打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