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但是,当比拼自己孩子读了多少绘本,认识多少字,能说多少话,学了几门语言成为时尚的时候,亲子阅读就开始变味了,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母子/父子要改变对方的战场,也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考场。
当你怒发冲冠,一边不耐烦地给孩子读书一边提出各种问题等待孩子回答的时候,你的样子是狰狞的,你的负能量肯定会压制孩子积极好动、充满好奇心的正能量的。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中,他会慢慢变得自卑、善于察言观色、没有主见且抵触亲子读书时间。
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亲子时间,我只是称为“亲子读书时间”,而不是“亲子故事时间”。因为,亲子故事时间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的各种腔调把有文字或没有文字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享受父母的声音和听故事的乐趣——都说母亲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我们不能把这种声音变成世界上最具有压力的声音啊!
而亲子读书时间是父母给孩子读文字和考试,没有文字的书父母不会读、读的时候不问问题就心有不干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是小童,他们的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本书讲的时间太久,他会思想开小差;如果一本书讲的次数太多,他在你刚开始讲一两页的时候就很可能跑开,然后给你换一本或索性玩其他的;如果孩子好动,他可能会在你讲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跑开或者一直在玩各种玩具(有些孩子是需要在各种小动作中才能专注听故事);如果你只是干巴巴地读书上的文字或时不时问问题等孩子回答,孩子也很可能在故事开始没多久就坐不住。
你的孩子不好好听故事,不好好回答问题,是属于上述哪种情况?
作为母亲,我深有体会。在我家里,书到处都是,孩子早已经习惯书就是玩具。见到妈妈,就会捡起一本书,让妈妈“讲书书”,而且那么多书,孩子会挑一本最喜欢的,让妈妈一口气要讲5-10遍,然后在她终于听腻了的时候,会在打开书第一页还没讲完的时候,就另外找一本,说“讲这本”。可是,这新换的毕竟不是最喜欢的,因而在开始讲没多久的时候,又换一本。接下来,很可能又换,最后又换回到了最开始挑的最喜欢的,然后要一口气讲很多遍。对这个不断换书的行为,我习以为常,等着换,或者我拿起一本我希望孩子能听的书,开始自娱自乐讲,而且还配上夸张的语调和动作,还自问自答。不一会儿,小人就回来安静听讲故事了——注意时间控制,一般3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超过5分钟;6岁及以下,一本故事最好在10分钟内讲完。如果觉得讲的深度不够,可以多次重复讲,事实上,孩子喜欢重复听自己喜欢的故事,即使是不太喜欢的,也能听个3、4遍。
给孩子讲故事,问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父母对孩子吸收程度有个初步了解。读书,要么获取知识,要么自娱自乐,不管哪种,读书之后都需要知道文章或故事大概讲的什么,对细节有一定记忆。这是读书的功利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功利性。但是,我们给孩子读书,想要获得这种功利性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一边读一边不停问孩子问题然后等着孩子回答,或者一边读一边用肢体语言、语音语调、文字所
对应的画面等先帮助孩子理解讲的大概是什么,然后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感觉问题难,索性我们就自问自答,还假装我们也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把你思考的思路
也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两种方式,如果你是孩子,你期望哪种?
读书问问题有这么几种方式:1. 重要的部分,我们说前半句,等着孩子说后半句;2. 需要孩子进行认知的部分,边读边用手指着画面的对应之处,如果画面无法解释,配上肢体语言;3. 需要孩子进行逻辑推理的部分,父母自己问,然后自己回答,回答的时候,说出自己的逻辑,比如下面的一幅画(加州分级GK的On级别的第一本最后一页):文字部分是说了
“The mouse can.”可以问孩子: What can the mouse do? 你自己回答:The mouse can share ______(拉长腔调,把手移动到mouse手里拿的书上面,稍微停顿一下,如果孩子没有给予反馈,就自己回答book). 接下来继续问:
What is the book about? It's about a _______(把手移动到书封面上的鸭子身上,等着孩子回答或你自己回答) . 接着问:
How do you know it's about a
duck?这个问题就难了,咱们就自己回答,然后把过程告诉孩子:
I see a duck on the cover. And the title says "Duck".
So I know it's about a duck. 如果孩子不认字,那可能不知道标题上的就是duck这个单词,那你可以重点强调第一点。
我们首先要有技巧地给孩子读书。同时,我们也要耐心等待孩子吸收和输出。孩子的记性很好,但也是短期记忆,不可能一本书给孩子讲过几遍,孩子就永远记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对孩子是一个挑战,对成人也是一个挑战。有时候我们成人前一个小时把哪个文件放到哪里了,下一个小时就不知道了,那我们怎么能期望孩子一定能记住前一天或前几天甚至前一个星期给孩子讲的故事呢?每当拿出一个故事,孩子感觉从来没印象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再给孩子讲一遍或多遍,如果你期望孩子早点吸收,可以这样操作:自己把书的故事记下来,孩子熄灯还没有睡着的时候,脱稿给孩子讲,这样既可以训练孩子的裸听能力、加速孩子的吸收,还可以训练你的记忆力,防止老年痴呆:)
我在给孩子脱稿讲故事的时候,发现孩子吸收得比我预期的好。我最开始只是不停地讲同一个故事,讲着讲着发现孩子可以把重要情节后面的关键词自己补上,于是,对讲了多次的故事,我会慢慢增加停顿等待孩子回答的次数,一旦孩子说“不要”的时候,我会立马自己补全,然后继续把故事讲下去。
最后,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don't forget praise and hugs. Remember:
Your child will learn much faster with encouragement, praise and hugs.
转摘
http://mp.weixin.qq.com/....YzMw==&scene=6#rd
今天老师又找我谈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