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小学逻辑思维训练:Thinking Map
+ Z/ S; I# [$ U( m/ {, h- s
3 E# C/ ]4 O" k& }! o注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作业设计——Thinking Map 2 S5 C. J" p% Z% l9 f* I, o
(一)什么是Thinking Map? 6 U) m3 [6 Y7 A
在Holly Avenue Elementary School跟随Mrs. Blackstock校长学习的三周内,我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教室,发现几乎每个教室里都张贴着一组同样的图片,那就是Thinking Map(思考图)。什么是Thinking Map呢?这个问题Holly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回答。他们会说这就是“Tools For learning”(学习的工具)。我认为用中文来解释的话,Thinking Map就是帮助我们思考,理清条理和思路的思想线路图,有点类似我们中国人说的提纲。但是它形式更多样,用途更广泛。从一年级到五年级,Holly每一个学生都有大量的课堂作业是借助Thinking Map来完成的,这些作业在教室里随处可见。 , f! C" s/ W5 M
![]() ) M! B# r8 R% b7 a2 j" Q8 p2 ]1 A
, M2 ^7 M( T6 Q* W9 G4 C6 e6 j
我对Thinking Map产生了浓厚的兴趣,Mrs. Blackstock校长借了厚厚的一本有关Thinking Map的书给我读。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博士David Hyerle,在书中介绍道使用Thinking Map的目的是:To use Thinking Maps as a common visual language in your learning community for transferring thinking processes, integrating learning.(在认识和了解社会中,把Thinking Map当作一种普通的视觉语言去理清思考的步骤,完善自己的学习。) Thinking Map主要包括八种图,分别是:
3 i' H) b8 C9 u, M9 ]% U1、Circle Map (圆圈图) 2、Bubble Map (气泡图) 3、Double Bubble Map (双重气泡图) 4、Flow Map (流动图) 5、Mulit-Flow Map (多倍流动图) 6、Brace Map (支架图) 7、Tree Map (树型图) 8、Bridge Map (桥型图)
0 I9 ]( Y+ O5 x# r2 f(二)怎样指导学生使用Thinking Map完成课堂作业?
% _8 ^8 f* u, i: l" v Thinking Map在语言类学科课堂作业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阅读、理解,ThinkingMap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借助Thinking Map,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图,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完成各项课堂作业,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的有效途径。 7 j7 U! ~1 w0 Z+ ^, a3 r' d
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口头表达
* J# }2 d r! h" G案例一:介绍我和朋友的双重气泡图 ( Y3 f0 D& t, O% s b7 K1 I4 @
开学初,Holly学校三年级一个班级的老师请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和一个好朋友。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纸上是空白的Double Bubble Map。两个中间圆圈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两个圆圈有一些共有的圆圈,这里是写两人共同的特点,左右两侧不共用的圈圈里要求写两人分别有什么的特点。这个名叫Trinity的孩子指着她的Double Bubble Map 来给大家介绍他和朋友Rodrigo。他们共有的特点是Both like swimming(都喜欢游泳)等五个。他用五彩的笔分别写了自己和朋友个人独有的特征,包括:I Have(我有)….I like(我喜欢)……I hate(我讨厌)……I want to(我想要)…….等句式。有了Thinking Map的帮助,Trinity说得清晰流畅,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a7 B# g1 B5 e' ^6 o![]()
, m9 f3 I4 k6 e; M - |' e8 x# W& m% d3 M7 z
9 y3 K$ X4 [7 @5 E \! ]* Q4 n; P
案例二:南瓜成长的流动图 : c D8 Q9 O9 A4 v/ U' p1 y. |
南瓜是万圣节的主角,在节日到来之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Flow Map制作了南瓜成长的流动图。你看,通过涂色和剪贴,小朋友理清了南瓜从“下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这个Flow Map,练习有条有理地说话,讲清楚南瓜成长的全过程
2 u% |* u# N9 e . o' S: i, F8 Y1 V
5 O$ s8 Z, Y9 T* J) s* w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分析
" I& e+ h" K! k( M; d案例一:蝙蝠找妈妈的流动图
, n0 R6 W; k1 e7 w5 G一年级老师Mrs. Duyshart 指导小朋友阅读一个故事《Stellaluna》,讲的是一只蝙蝠寻找妈妈的过程中的发生的故事。读完书以后,老师给小朋友发了一张印有故事中5个情节的练习纸,请学生把它们分别剪下来,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用Flow Map的方式贴好,并画好箭头的流向。学生可以贴正确,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故事的内容。
( G y; D: F; G C![]()
![]()
( r" `4 ^3 u9 i: `/ ]8 U4 |
4 s* m) j6 U4 L, j3 k* x. q案例二:《The Waterfall》的流动图 9 o! l6 [0 ], G
这是四年级老师Mrs.Widney班上一个孩子画的关于《The Waterfall》的Flow Map。这个流动图的流向就比较复杂,第一层次的四个空格内写的是该故事的主要发展过程,理清了第一层次的故事内容以后,学生还要考虑每一个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小的发展和变化,并填入第二层次的空格中。学生通过Flow Map的填写回忆、梳理并概括了整个故事内容,因此这样流动图比较适合学生用于读书卡片的制作。
# ^ A* d1 A- `% G% B1 P" B% ]![]()
# O8 n% a2 S' w7 t& H
案例三:泰坦尼克的多倍流动图
& c% x/ f$ x; `6 q7 W[size=+0] 阅读除了需要理清故事的内容和发展顺序,还需要分析和思考。Holly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看《Titanic》这本书。阅读以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导致泰坦尼克沉入大海的原因有哪些?2、泰坦尼克的沉没导致了哪些结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不是唯一的,所以老师知道学生用Multi-flow Map来整理自己的答案。左边的多个框图内要求写导致沉没的原因,因而箭头指向中间的框图The Titanic sinks,而[size=+0]中间框图的右侧箭头都指向右边的多个框图,即泰坦尼克沉没导致的结果。多倍流向图帮助学生分析和思考事物[size=+0]之间多重的因果关系,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3 z0 h! q1 C* r: a& k& v' g # n, ~; b/ _$ G5 `6 j: R2 T4 b; D
1 k+ V4 H0 @) R; c k4 M' H9 h% E
3、指导学生构思和写作
: u7 V7 ]4 `9 r, \案例一:女巫气泡图
) X0 e; I: }0 D6 p7 L) a配合万圣节的系列教学,一年级组设计了“我心中可怕的女巫”写话活动。老师要求小朋友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心目中最最可怕的女巫是怎么样的。写作之前,先来填写可爱的气泡图。老师已经别出心裁地把中间的一个气泡变成了女巫的帽子似的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去的多个圆形“气泡”内填写的就是你心目中最可怕的女巫的特点。这个学生写的是:red eyes、old teeth、ugly hair等。这是帮助学生写话前构思自己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根据气泡内罗列出来的特点组织成语言再写下来,有了气泡图这个思考的台阶,学生动笔写就不觉得困难了。
# k6 G" z& ^; f3 b' [9 ~![]()
9 e4 c$ ]* Y C0 R+ X
& ]' W& T7 m* `% h; C9 z3 V
案例二:描写蝙蝠的树型图
" }' P: O0 t# W8 y, a/ c, ~8 L" @Holly小学二年级小朋友要写一写蝙蝠,可是怎么描写蝙蝠呢?有了Tree Map,小朋友不会觉得无从入手。老师在发给小朋友的树型图上印了“are、have、can”三个单词,帮助小朋友找到写作的角度。然后老师知道大家讨论,这三个单词下面可以填写的哪些蝙蝠?经过这样的集体思考,互相补充,描写蝙蝠的树形图就完成了。有了这幅树形图,二年级的小朋友轻而易举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篇作文。
4 w5 {% h, M% O+ q2 W o Y# r7 x0 g& U+ z( c' E
& R# S) R5 a" u- k& n0 j" I
![]()
5 N$ D- s( O% i) H5 S m
在三年级一个教室里,有趣的玉米糖果系列作业吸引了我。仔细一看,我发现老师教学的过程。原来,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步骤是这样的:
- O7 f; c: W- ]9 \9 t+ d1、让学生看、摸、闻、尝玉米糖果,直观感受写作对象。 2、让学生把四个方面的感受用Circle Map做一个整理,积累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有关的词语。 3、让学生借助完成的Circle Map帮助,填写Flow Map。Flow Map根据箭头的流向提示学生写作的顺序。 (1)给文章设计一个开头。 (2)挑选3个感官的体验,案顺序写入Flow Map,用句子将Circle Map中的词语写具体。 (3)最后写上自己的心情,给文章设计结尾。 4、学生借助Flow Map,完成作文。 5 X0 ]( o4 E% y7 v* O6 t
教师的教学步骤清晰,结合圆圈图和流动图引导学生一步步构思文章的框架。经常使用Thinking Map指导学生写作,有助于学生从整体布局,有条不紊地表达。 1 t( p; ^4 d; K* a* e
( w2 I: {4 v4 U. ?5 _! W: h' \! W(三)如何创意地使用Thinkin Map来设计学生的课堂作业?
1 V# d! N5 T; ~3 c4 n2 v3 F" M6 ]$ S8 ~从理论上来看,Thinking Map只有八种图形,表达了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八种事物之间的主要关系。但事实上,可能这八种图形还不能完全涵盖我们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Holly小学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语言类课堂作业时,根据教学的需求,注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设计了充满创意的课堂作业。这里介绍我看到的三个有趣的案例,根据作业的设计,我给它们取了Thinking Map八种图以外的名称,分别是Pyramid Map(金字塔图)、Subway Map(地铁图)和Room Map(房间图)。 - C9 v; w& [1 r# T$ {
案例一:金字塔图 & [7 _% W" b6 ?$ c" H% {
这是一个五年级学生的作业,学习了一篇有关地理知识的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用金字塔的造型从小到大地来表述从自己的家到整个宇宙之间的层次关系。这个学生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写的是自己家的地址,接着写的是Aracdia学区、洛杉矶郡、加州、美国、南美洲......宇宙共十一个层次。金字塔越往下的部分所表示的范围越大,通过“金字塔”,每一个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就很清晰的表现出来了。我称之为“金字塔”图。 6 c6 u2 b' Q; c+ I0 n5 ]$ T* G
![]()
- F, v# A" a; {% D/ P
案例二:地铁图
" k5 G6 _! @+ m( L$ @; ?" { 三年级教室墙面上贴着很有创意的课堂作业。它很像一条地铁路线,最前面的部分贴着学生出生时的照片,最后面贴的是学生最近的照片。两张照片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就好像一条地铁线。直线上面有一个个点,从点点延伸出来的是一条条,上面用一句句话写着自己一个个成长过程中的大事记,这就好像一个个地铁站点。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了解了自己从婴儿到现在的成长历程,这个作业可以是学生演讲或者作文的基础。我给这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取名为地铁图。
6 F( O. R2 Y; ^ ^ " D' L7 B3 D3 t
案例三:房间图 . a" n; \; y: o- p
所谓房间,就一定有一扇门,每一个不同的房间,打开门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房间图”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二年级的一位老师教学生学习名词,她知道学生用制作“房间图”的方法积累名词,具体操作的步骤如下:
; u0 J7 s7 q+ |6 P% E' U+ P1、将白色A4纸横过来一折为二,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略小一些。 2、将上半部分平均分成四份,并剪开,做成房间的门。 3、在四个房间的门上分别写的是“person”、“place”、“thing”和“idea”。 4、打开房门,按照要求积累词语。
9 n1 w8 R/ o! t+ P! B![]()
* `( x2 t# l; |, ]% O
6 A' H# }1 J# j$ r# T
8种。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学习使用它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可以像Holly的老师一样,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出更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Thinking Map。 * t4 M, |7 j; q! K1 |( v9 f9 w6 m6 y
/ m$ y% j' O( ?
本文作者美妈妈是上海的一名校长。本文摘自她的新浪博客。 ) ^% l$ D1 [5 y3 L& T" V
+ |* ~3 b7 _7 O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