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是国际学校:波兰妈妈+台湾爸爸让孩子》一本能有效刺激孩子学习欲望的书

编辑推荐
台湾自学教父陈怡光和波兰太太魏多丽(Dorota Chen-Wernik)联袂力作;
在台湾家教界,本书作者陈爸无人不知、追随者众;
自创的非制式教育方法、独有的国际化视野定能全面刷新您既有的家庭教育观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汇,非制式教育方法对传统标准化学校教育的质疑与挑战,定会让您耳目一新、大受启迪。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能帮您有效刺激孩子学习欲望的书。
让孩子做到自己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在学习,是每位家长的最大心愿,只要您愿意,本书就能够帮助您达成这个心愿!
这是一对另类父母,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放眼全球,用一套个性家教方案,培养出了一对成绩优秀、品学兼优、个性十足、人人羡慕的好儿女的真实故事。
一个多种文明交汇的国际家庭:爸爸是台湾人,妈妈是波兰人,两个孩子则出生在美国。一家人常住欧、美、亚三大洲,爸爸本就是个性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妈妈则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忠实拥趸,他们都深信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考试无法测出孩子的特质,学习更不能是为了考试。
本书作者真实感人的经历和教育子女的心得对全世界的父母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我家就是国际学校:波兰妈妈+台湾爸爸让孩子

作者简介
魏多麗(Dorota Chen-Wernik)
Dorota从小就喜欢教书,中学开始在波兰华沙担任英语家教,读大学时在中坜教英语补习班,住在英国时任教于蒙特梭利幼儿园。Dorota是华沙大学第一位研究台湾乡土文学的汉学硕士,也是1994年教育部和外交部颁发第一届中欧奖学金得主。她为自己两个孩子设计的蒙特梭利教学工具不仅孩子们很喜欢,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陈怡光(台湾自学教父)
自学圈内人称陈爸的陈怡光从小就有教育选择意识,对按部就班过敏,幼儿园转了三所,中学从台湾读到英国,大学又从英国读回到台湾,去美国读MBA,却以企管和国际研究双硕士毕业。陈爸独创的家教方法已被千万家庭借鉴和模仿。

目录
第一篇 理念就这一个:拥有国际观的孩子
第1章 住过三大洲的孩子
在美国西雅图
第一个宝宝
英国生活大不同
明秀上幼儿园了
持续文化交换
回台湾之后
波兰生活
波兰饮食
波兰教育改革
英国幼儿园生活
亲师沟通
蒙特梭利教育特色
我所了解的台湾幼儿园

前言
为教育换一个“跑道”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这本书的主角,魏多丽、陈怡光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女明秀和明哲的教育故事,非常的引人入胜。这个国际化家庭超过12学年在家上学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家长可以走得多远。不过,这个案例对多数内地家长来说,也许太过优秀和完美,以至于有曲高和寡之感。因而,领悟他们的教育真谛是真正重要的。在台湾的教育表述中,在家上学可归为“自主学习”,这正是在家上学最核心的价值。与体制化、标准化、大批量的学校教育不同,个性化、家庭化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而且不仅对学生,也是对家长的。
家长选择在家上学会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起点,一是逃离严酷的应试教育,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另一种则是主动的,如本书的作者所言,就是为了“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勇于挑战现况,不会人云亦云,积极拥抱未知,当一辈子的好奇宝宝”。这是所有在家上学的家长都将走上的教育新路。
媒体评论
这本书极大的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看到在学习化社会和网络教育时代,这一新型教育方法可能达到的高度。作者使用的《我+数学=聪明》“综合高效识字”等方法可以佐证。马克吐温说过“别让学校影响到你的学习”,是的,是我们来影响学校的时候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杨东平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台湾另类教育学会理事长郑同僚

学习不一定要在学校,我从怡光的家庭看到这样的特质。他们一家人以非制式教育的方式,把孩子教养得很好,因此我很乐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家长、朋友们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们家是一个多文明(multicivilizational)的国际自学家庭。多文明国际是因为我们家的成员中有台湾人、波兰人和美国人,而且我们长住过欧、美、亚三大洲。自学是因为我们要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勇于挑战现况而不会人云亦云,积极拥抱未知当一辈子的好奇宝宝,所以我们选择让女儿和儿子都不到学校去接受制式的国民教育。
我先生陈怡光从小就不太能够安分地在学校上学,光是幼儿园就转了三所才毕业,初中毕业后考上高中,但报到那天去游泳,错过了截止时间而失去入学资格,又不想补习一年再重考,就一个人跑去英国当小留学生,成为电影《哈利波特》(HarryPotter)拍摄Hogwarts School魔法学校场景的国王学校(The King's School,Gloucester)自英皇亨利八世在1541年创校以来的第一位台湾学生。就在怡光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读商业及计算机双主修一年级的三月,台湾发生了“野百合学生运动”,热血青年的他一放暑假就赶回台湾参加运动,却因为处于役期不能再出境,怡光就通过大学插学考试转入“中央大学”英文系二年级。
婚后,我们搬到美国西雅图,怡光进入华盛顿大学商学院读MBA,那年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我们俩冒着大雨去派克市场(Pike PlaceMarket)参加他的造势活动之后,怡光决定去修国际研究的双硕士。基本上,他的求学过程如此坎坷都属于自作孽,谁叫他不愿意乖乖地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把“学程内”的书读完。
我则刚好相反,从小学到高中每年都当选模范生,除了10岁时因父亲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工作,全家在美国住了2年,和大三那年陪父亲去台湾“中央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半年,以及留学一年之外,一路上读的都是波兰的第一志愿高中、大学和研究所。
这样的结合,为什么要选择不让孩子去上学,而要在家里自己教呢?虽然我和怡光的学习经历差距如此之大,但在求学的道路上同样都有过不止一次的跨国和跨领域“换跑道”经验。
我在去美国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英文,那时波兰的教育还处在政府的集权管制下,虽然课程内容难度高但缺乏创意。我在10岁到美国后,直接进入采取混龄上课、学风开放的伊利诺伊大学附设的金恩小学(MartinLuther King Jr. Elementary School)就读,不但英文学习无碍,一年后还修习了俄语和法语。
怡光在台湾读的是中文课本,去英国不到一年,数学科就能在全英国普通中学会考(GCE OrdinaryLevel)中拿A。6年没碰过中文课本的他只准备了三个月,就通过插学考试进入“中央大学”,从原本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主修商业和计算机转到英文系。
乍看之下,现在怡光在倡议自学和我在家教小孩都是用非所学,但即使我们不做本科的事,每天都在用到学校里学过的研究方法和沟通方式。我们深信孩子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因为错误的学习态度影响的不只是一个科目,而是一辈子没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在这个国际化的世界里,知识是唾手可得的大宗物资,孩子需要的长期竞争力,不是在短时间内能答对几道选择题,而是在面对没人提过的问题时能自己设法找出答案中培养的。
过往的学习经验是我们日后选择在家里教养多文明的小孩的一颗重要的定心丸。在我们自己的求学经验中,我们体会到教育制度的存在是要成就学习而非领导学习,诚如马克?吐温所言:“别让学校影响到你的学习”。家长们应该停止对孩子们的评量成绩的焦虑,因为选择题测不出他们的潜能;老师们应该停止依赖纸笔测验作出的学习评量,因为考试并无法看出每个孩子的特质;大学应该停止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才方式,让上学和自学的孩子都有机会入学。其实不管家长用什么方式教,孩子学什么科目,只要认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为了准备考试,不论是自学或上学都可以教出多文明的国际化小孩。


推荐序
为教育换一个“跑道”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这本书的主角,魏多丽、陈怡光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女明秀和明哲的教育故事,非常的引人入胜。这个国际化家庭超过12学年在家上学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家长可以走得多远。不过,这个案例对多数内地家长来说,也许太过优秀和完美,以至于有曲高和寡之感。因而,领悟他们的教育真谛是真正重要的。在台湾的教育表述中,在家上学可归为“自主学习”,这正是在家上学最核心的价值。与体制化、标准化、大批量的学校教育不同,个性化、家庭化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而且不仅对学生,也是对家长的。
家长选择在家上学会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起点,一是逃离严酷的应试教育,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另一种则是主动的,如本书的作者所言,就是为了“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勇于挑战现况,不会人云亦云,积极拥抱未知,当一辈子的好奇宝宝”。这是所有在家上学的家长都将走上的教育新路。

在自主学习的框架中,魏多丽、陈怡光夫妇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例如,他们深信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自学并非只有一种标准模式,所以家长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和自己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和学习方式。”虽然姐姐和弟弟的个性、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但由于家长因材施教,都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如对学习才艺的态度,家长并不一味强求必须达到的水平、等级,但也不放弃努力和坚韧品质的培养。教育于是成为一种修炼,不仅要有强大的内心、先进的理念,还要有睿智而缜密的设计,还要包容和耐心的等待,等等。

对在家上学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孩子的社会化、合作性的培养。魏多丽、陈怡光夫妇用他们的实践为我们释疑。除了上一些才艺课建立同伴关系,一个重要途径是自学家庭共同参与的各种亲子游学的集体活动。在美国,自学家庭每周都会固定一天相约在社区公园活动,称为ParkDay,不仅自学的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游戏、交往,也为家长提供了交流分享的机会。作者就曾组织过自学儿童集体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农场的SecondTuesday 活动,都是可资借鉴的。

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是极大地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看到在学习化社会和网络教育的时代,这一新型教育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程度。体制外的自主学习,最终要落实到适合儿童自学的课程和学习资源上。作者介绍了自己使用过的《我+数学=聪明》等趣味数学教材、“综合高效识字”学习用书、汉字游戏等,还详细介绍了具有200万群体的美国开拓建立的儿童自学的教育资源,如英语有声童书,大量使用游戏和动画、以闯关游戏晋级的方式互动学习中文、英文和数学的学习软件等等。原来这些设想人家已经实现了。如果这些教育资源被引入到内地,必将大大丰富和深化在家上学的实践。这也为许多教育咨询和服务机构提示了富有商机的工作方向。

简而言之,放弃了在应试教育跑道上的恶性竞争,由“另类”家长自下而上、自主推进的在家上学的实践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它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是自助和自救,而是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马克?吐温说过“别让学校影响到你的学习”,是的,是我们来影响学校的时候了!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好像又少了几百?
小屁孩儿  评论于  2015-4-28 17:11:00
已阅留名
宇航  评论于  2015-4-29 09:52:29
阅读中,谢谢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