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故事
农历12月又叫腊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人们要喝腊八粥!
熬腊八粥要用各种米和豆子:像白米,黄米,江米啦,红豆,绿豆,芸豆啦······还可以加入喜欢的果子,如大枣花生和杏仁等,熬啊,熬啊,熬成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让你喝了一碗还想喝!
喝着香喷喷的腊八粥,老爷爷讲起了“瞌睡虫”和“没底锅”的故事!
从前啊,有这么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
爸爸最勤劳,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天刚亮就下地干活儿。他说:“手是摇钱树,铺成金光路!”
妈妈最节俭,过日子精打细算,她补的衣服又密又好。她说:“天下哪有聚宝盆,勤俭才成富裕人! 他们家呀,米面满仓,鸡鸭成群,瓜果成架!
但是他家有个懒儿子,这个儿子整天吃饱了就睡,邻居叫他“瞌睡虫”。 老两口年纪大了。爸爸对儿子说:“要吃饭得流汗。你得学着种庄稼,光睡觉可不行啊!”
妈妈对儿子说:“爹娘可不能跟着你一辈子,你不会过日子,老了可怎么办呀?” 这种人,好姑娘谁愿意嫁啊?
结果瞌睡虫取了个媳妇儿,和他一样懒!
她太阳没落就睡,日上三竿不起,油瓶倒了都不扶。邻居都叫她“没底锅”
过了几年,老两口病重,他们不放心的嘱咐“瞌睡虫”和“没底锅”:“要想日子过得好,勤劳节俭不能少。饭要及时衣要暖,地要深耕细除草!”不就老两口就先后去世了!
“瞌睡虫”觉得老两口不会享福,他对媳妇儿说:“粮满仓,豆满仓,何必犯傻种地忙?”
“没底锅”觉得日子过得挺好,不用发愁,她对丈夫说:“有单衣有棉被,织布不如把觉睡!”
两人谁也没有把老人的话放在心里,每天除了吃喝玩乐还是吃喝玩乐,坐吃山空呀,没几年,地荒了,家里也没有存粮了!
这年腊月初八,北风“呼呼”地刮雪花飘呀飘,简直有巴掌那么大。“瞌睡虫和没底锅”没吃没穿,缩在破房子里,直打哆嗦!
“哆嗦嗦,哆嗦嗦,好想妈妈的白馍馍!”“哎呦呦,哎呦呦,扫把杂粮凑碗粥。”杂粮是从缸底,粮仓缝,墙边,老鼠洞······好不容易找出来的。谁知道他们端起碗刚想喝,一阵大风刮来,房子呼啦一下塌了。
根据这个传说,每年的喇叭,家家都要熬上一锅杂粮粥,喝粥过节,用来提醒自己珍惜好生活!
p.s.节日习俗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节日传统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节日食俗之腊八蒜
到了腊八,年味越来越重,腊八蒜好吃易做,赶快和宝贝一起开启准备年货的合家欢节奏吧!
自制方法
紫头蒜1000克,米醋500克。
1.选用一干净陶罐或玻璃罐,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
2.选好紫头蒜,去皮洗净、晾干,放入陶罐或玻璃罐,内中一定不要有油。倒入米醋直到刚好没过大蒜为止,盖好盖,将其置于10度~15度最好能晒到阳光的地方。泡制10天左右蒜呈翠绿色即可移至阴凉处储藏,随取随用。
此蒜多于腊月初八这天泡制,因这个季节泡气温很适宜,故称腊八蒜。冬天经常吃些腊八蒜,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既杀菌,还解毒。成品蒜呈翠绿色,味道酸辣俱全,十分可口。就饺子吃更是美不胜收。
起源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 ,“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小窍门
【选材】
1.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
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2.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
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剥蒜】
只需25秒,剥蒜变得so easy!
1.先把整头蒜掰成蒜瓣,然后放到微波炉专用碗里,用中低火加热25秒。
2.蒜皮真的就从上而下裂开一道口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蒜皮和蒜肉已经分离了,再剥下试试,蒜皮居然可以很完整地剥下来,蒜瓣既没有变干,也不会变熟。
来自微信号:别样童年
太急燥了,要平心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