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孩子适合启蒙?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是0-6岁是语言启蒙的黄金阶段,可是素材怎么选呢?网络上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主张自己英语启蒙的代表有汪培珽,廖彩杏,安妮鲜花,还有萧愚和海岚的一些声音。

一、“安妮鲜花”
    安妮鲜花的理论,个人觉得应以那本《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为纲,再加安妮论坛上的诸多精华帖子作解读,综合地来理解。
    安妮的书,有些家长读着觉得不够清晰,不够通俗易懂,大致也就是这些,
    1、小孩子接触英语应越早越好,孩子越小,接触的资源越要“泛”,也越不用人为降低语速,引出的方**便是小孩子要“磨耳朵”,大量地听,听力要原汁原味;
    2、大一点要追求有效输入了,原版绘本要从读图开始,尽量多读英文,实在不行来点中文解释但不要翻译,小孩子会根据图文对应有他们自己的理解;
    3、不能全部理解不要紧,刚开始理解30%,接触过一些其他资料后,再回过头看这套东西,可能就50%,不断上台阶,不追求理解100%;
    4、再大一些听力词汇量积累够了(能听懂但不认字),可以上phonics(自然拼读),学会拼读的孩子逐渐进入自主阅读的殿堂

    怎说呢,我感觉安妮的理论很适合从小孩子开始便进入英文启蒙的孩子,当然也会有很多被误读或书讲得不透的地方,最出名的反对者便是萧愚和海岚了。

    二、安妮鲜花的反对者们

    反对意见之一,两个人都有提,便是1岁以内孩子对机器语音的吸收问题,都引用了一个国外的研究,说1岁以内小孩子对机器语音的吸收几乎为零,只对人的声音或者面对面交流有反应……就像我在开头说的,不论这个理论正确与否,若真的担心,我们可以将磨耳朵的做法变为妈妈听,学会后教孩子唱自己喜欢的儿歌也未尝不可,不过在啸身上,我还增加了抱着他跟着节奏跳舞的环节,于是乎早期的音乐节奏感也培养出来不少……

    萧愚提到的另一个反对意见便是磨耳朵的时间效率,解释为用孩子完全不懂的音频来磨耳朵,光凭猜是很没有效率的,这个观点我感觉针对的是很多妈妈在践行安妮理论是常出现的一个做法,把孩子扔给视频、音频就不管了,单凭孩子自己吸收,而不辅之以相应的互动,那么效果恐怕确实会低效。实际上,大一些孩子的“磨耳朵”,论坛上多次提到“有效”的字样,音频资源中是否有孩子可以听懂的词汇,家长甚至要给孩子过一遍剧情或关键词,这些应该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韵律性歌谣外,动画或故事听懂的环节很少,效率确实会低。与其说这是对安妮理论的反对意见,倒不如说是对很多误读安妮理论的家长的反对意见,呵呵,理论界谁对谁错咱不去计较,找到正确的做法才是我们追求的不是吗?

    很多践行安妮理论的家长其实都卡在让孩子懂第一个小范围的词汇量这个环节,我承认,啸当初也确实卡了很久,总之不论是用身体语言、图文对应、还是靠翻译,这个阶段总算顺利过渡之后,后面的就好办了,资源选择中特意照顾了他能听懂的部分(别小看这一两个词,孩子耳朵能够抓到,也许就能听下去,辅之以解释整体大意或者对应动画或图,能听懂的一两个词逐渐变成五六个、七八个,孩子能接受的资源于是也会越来越多)

    海岚博士也提到了关于“磨耳朵”时间的统计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之前曾一直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直到啸2岁7个月之后,我才能确切地说啸每天的平均“磨耳朵”时间在40分钟左右。因为我比较确信这40分钟是相对“有效的”(再打个折,算吸收率的话,每天估计也就10分钟左右),这与婴儿阶段每天4-5个小时毫无理解的听完全不同,无论何种流派,最后追求的都归根于“能听懂的输入”,这一点无容置疑。海岚博士提到的P不能过早进行,这点我是支持的,实际上安妮论坛上也充斥这种观点,强调有效输入,只是一直以来,发现将很多人将无效输入也纳入磨耳朵时间,确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理解误区。

    关于P我的理解,Phonics(自然拼读)应是连接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之间的桥梁,至于是四岁左右开始,还是学龄前开始,没有定论,正如中文的拼音何时开始一样。只是作为英语拼音的phonics,似乎应该和中文的拼音保持一个进度。从看到的很多小孩子的经历看,认字应是早于学拼音的,中文识字姑且将其归于视觉记忆,而拼音更类似英语拼读的状态,孩子能听懂很多复杂的中国话但不会阅读文字,拼音掌握之后可以充分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只不过,到头来我们还是要多一步“拼音——汉字”的记忆过程,早期靠视觉记忆“听力词汇量——汉字”的认字过程压缩了“听力词汇量——拼音”、“拼音——汉字”这两个过程,所以早些并不违背规律哈~~~
于是,每每看到很多人为了学phonics而学的事情,总是摇头:会拼出发音了,但不懂,学它做甚?有何意义?经常聊天的一些朋友中也确实见过听力和亲子阅读基础都很扎实的孩子,没有学P自己也可以悟出一些自然拼读的规律(当然也需要梳理),而我们这些学国际音标长大的人,几乎也可以看到单词就能读出大概的发音,大概也说明了我们当年正规的国际音标教学模式中,也多少渗透了p的东西。说这个其实只想说明一个事情,自然拼读没那么神秘,实际上,听说我们这边的小学英语都在学phonics相关的内容,相关的理论,等娃大些在研究:)

    海岚博士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将安妮的“听读法”与“现代二语教育方法”相对比,得出结论是,两年之内,“听读法”优于“传统机械式”方法,但5年之内,“听读法”劣于“现代二语教育方法”。我还是比较信任数据调研成果的,首先,这项调研是针对与二语学习,对于英语比中文还好的孩子不适用,为什么?很简单,对于那类孩子,英语已经晋升为“母语”哈。其实这倒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便是基于“听读法”的自然习得英语理念更加适合与启蒙阶段,而到了正规学习阶段,需要辅之以系统总结、语法等正规学习。实际上,我倒是认为,引入P走上正式阅读之后,利用原版读物辅助学校的阅读、写作及语法,也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论坛上确实看到践行安妮理念的孩子,没有经过写作的专门训练,于是在英语竞赛中拼不过其他孩子的情况,如果以竞赛结果作为英语掌握好坏的标准(不晓得调研是否也采用类似的标准),恐怕确实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英语学习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理论可能涉及其中前半条线怎样走,后面的路怎样走,很多人仍在探索,毕竟,大多数人还没有上路,既然是启蒙,面对的应该是怎样上道的问题。

    嗯,其实上面两位大师有很多不错的观点,怕歪楼,这里就不说了。

    三、“汪培廷”和“廖彩杏”

    很遗憾,由于一直听说汪的理论和安妮有很多不同之处,最近我才开始读他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汪的书单很早便有耳闻,推崇者很多,我也买了一部分,直到最近啸才有接受的倾向。
    汪的英语启蒙理念是走大龄孩子,应该比较适用,不过笔者也提到了,翻译的方式尽量用中文讲明白大致意思而非绝对翻译,能听懂的可以不翻译,也是蛮在理的。与安妮的理论相比较,感觉无论是翻译还是读图,目的都是让孩子先明白大意,然后才能认真读下去,听大量原版录音带,也意味着原汁原味的重要性。除了绘本,作者也提及孩子上的是国际幼儿园,英语情景互动的环节在幼儿园就解决了。书面语和日常口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必不可少吧……至于an I can read的适合年龄,我还是觉得2岁以内读这套很不合适,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对孩子而言,不得不接受稍难的资料,用翻译的方式比其他方式可能更有效一些(等不及孩子逐渐由简入难的学习),汪子女的年代原版资料很少,其实现在的资源真的很多,汪推荐的很好,但个人还是觉得,分级读物还是与绘本结合起来比较好。

    与汪的分级读物相比,“廖彩杏”的英文原版绘本书单应更适合低龄启蒙,她的理论书我没有看过,无法过多评论,书单还是着实看过一部分,真的很适合启蒙。

    英语学习的流派其实还有很多,譬如汪和廖是绘本流派,而我依稀记得专门有一个看电影学英语的流派,忘了名字;“陋屋”的理论则是更适用于成人英语学习的好方法,high5的观念似乎与这些理念中的共通之处没有本质区别,上面这些很多都是共通可以拿来学习的。至于“大粽子”那种为了应试不得不背单词的模式,暂时还是不用为妙。

    之所以自己目前还是以安妮的理念为主线,还是看重了她所主张的立体资源使用的方式,无论是绘本、动画、电影、音频,咱适合孩子的,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的,通通利用起来,不过自己心底里有一点坚持,便是阅读一定不能落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任何语言需要上台阶的时候,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大了应是高效的自主阅读能力)是绝对必要的。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
dbc2d  评论于  2015-1-21 10:10:00
留下我的身影
野猪大改造  评论于  2015-1-21 11:13:26
写得非常清楚。谢谢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梦卡  评论于  2015-1-21 14:34:02
留个印,再仔细研究一下。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jsjyhrl  评论于  2015-1-21 18:13:59
全都评论了这些大家。那到底用哪个呢?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wancir  评论于  2015-1-22 13:08:22
网上很多都是先磨耳朵,看廖彩杏的绘本,然后结合一些分级阅读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13me13you  评论于  2015-1-31 08:26:27
我们大了要学汪的吧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喜果果  评论于  2015-4-30 13:50:18
喜欢廖彩杏的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qunying  评论于  2015-4-30 14:40:34
好用心的妈妈哦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markfather  评论于  2015-5-2 01:28:55
写得很用心,花费不是心思,谢谢分享不断学习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好像又少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