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是否曾对孩子说过:“你怎么老是哭啊?”“怎么又尿裤子了?”当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可能刚被上司批评过,此时面对欢笑着往你身上扑的孩子,你是不是会不耐烦地说:“到一边儿玩去吧!”
作为幼儿园教师,一群孩子中可能总有几个“特别人物”。他们或习惯用袖子擦鼻涕,或习惯在用餐时,拿舌头去舔碗……你有没有心存厌恶感,随后一板一眼地对孩子说:“你不可以这样!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有时,遇到朋友或者亲戚的孩子,看着小朋友身穿蓝色的衣服,头发上别着红色的发卡,你会不会随口逗问孩子:“小朋友,你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呀?”
……
这些现象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对于孩子,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就会脱口而出某些话,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我们是否还会这样随意地对待他们呢?在这些常见的现象中,家长或者老师用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轻视,随意强化了孩子的某个缺点和错误——而没有充分地尊重孩子,常常只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比儿童更高明。但是,对孩子缺乏尊重会影响他们心理的成长。
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自然属性最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像尊重大自然一样尊重儿童的属性,保护儿童的属性。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认为,儿童就是未长大的成年人,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为成年生活做准备。他们只需要从成年人那里获得经验和知识技能就可以了,成人按照自己设计的远景来塑造儿童,而儿童只能接受教育或者接受被塑造。
其实,在上面的这些场景中,和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不是用“你怎么又在发脾气了?”这样的句式和语调,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有比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因此这些显得不耐烦的语气或者话语也许并没什么。而儿童不一样。对于儿童,我们应该说“我看到你在哭”、“我感觉到你现在很伤心”、“你这样做,我感到有些不愉快”。
不过,尊重并不意味着温柔的语气就可以了,比如你说“宝贝,你还是个孩子,你应该哭的,你也可以发脾气”、“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够得着了”等这样的句子,其实强化的是孩子目前的弱势地位,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轻视。再如,“明知”小朋友衣服颜色却“故意”问“低级问题”,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你在低估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