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豪爸  发表于 2011-1-7 17:58:58| 2141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家长“陪读”的用意在于敦促孩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遇有疑难之处,可从旁给予辅导。父母也可从中及时掌据孩子的学习动态,主动取得与学校老师的联系、配合。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家长“陪读”的用意在于敦促孩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遇有疑难之处,可从旁给予辅导。父母也可从中及时掌据孩子的学习动态,主动取得与学校老师的联系、配合。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其负效应主要有:
  首先,家长跟着陪读,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思想。课堂听讲易于思想溜号,注意力难于集中,反正回家父母会再讲一遍;题目不会做,反正有父母帮忙;作业完了,也无需检查,反正有父母把关。无疑,这些都不利于孩子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由于受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教育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局限,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学校老师所授内容有所出入甚至相悖的境况,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不少疑虑和困惑,使他们无所适从,往后对老师或父母所讲知识常会持不信任态度,久而久之削弱孩子的求知欲。
  再次,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刚上小学辅导起来不太费劲,可一到高年级就逐渐感到不好对付,力不从心了。确实,家长即使受过高等教育,要全面辅导初中的学习课程,也得自己预先啃一遍,否则也难于胜任,更何况大多是中等文化水准的家长王可见,陪读得不偿失,并非是提高孩子学业成绩的上策。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更为注重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是值得欣喜称道的。一个人长大成才,自然更依靠学校的系统的教育,同时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但我们认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职能各有不同,家庭教育并非简单地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其主要教育功能体现在关心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道德品质的熏陶,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支持学校教育,同学校密切配合,而不在于给孩子传授知识的多寡。据报载,某地农村一家5个孩子,父母目不识丁,且生活贫困,可他们的孩子硬是一个个考上了名牌大学,有的还上了研究生。众人羡慕、惊叹。有记者慕名前去采访发现,这家农户家庭教育成功的奥秘主要在于:作父母的都十分崇尚求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态度,善于激发子女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动力机制。
  显然,陪该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往往事倍功微。对待孩子课外作业的正确方法应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时常施以关心,督促,逐步使孩子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遇有疑难问题,切忌越俎代庖,而是给予点拨启发,只在孩子思索不解之时再予以指导解答。基于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的现状,我们认为,这并不有碍孩子的成才。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对待知识和学习要有正确的认识,尊师重道,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学习奋进,智力发展,将来成才的可能就大。美国教育家阿贝?鲍梅尔说:“优教的关键不在于你家中有多少书,你懂得多少知识同样无关紧要,而在于你对学习的态度,这比你懂得多少知识要重要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从这位教育家的见地中,想必能悟出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