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共享: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下载打印附件:
初中物理_力与运动_知识点整理.doc
(30.5 KB, 下载次数: 82)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