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  发表于 2014-1-8 13:40:54| 1169 次查看 | 2 条回复
玩”与“学”是幼儿成长的基本途径,相辅相成,伴随着每个孩子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儿童来说“玩”就是学,“学”也是玩。如果说“学”是指汲取知识,那么“玩”就相当于生活“实践”。
  成年人做事,幼儿和你抢着干,谁分不清他们是在“玩”还是在“学”?“我是在正儿八经的做事,孩子抢着干是图玩。”这不过是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主观地评判孩子抢着做事的价值罢了。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去评价,结果就不同了:自己没见过、没干过,人家干咱也跟着干,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没有功利色彩、自主自愿、天真烂漫,是效益最高、价值最大、最自主、最纯正、最伟大的学习。
  然而,现实之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学”和“玩”对立起来的看法和做法,认为“玩”无益于幼儿的发展,唯有老师的“教”才是真正的“学”,也才有价值。因而常常强迫儿童丢下自己喜欢的活动,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即所谓的学习。
  其实,幼儿离开了“玩”,“学”是无法实现的,越是年幼的个体,“学”和“玩”越是融为一体的。一岁的幼儿学说话,没有一个是在课堂里、用教学的模式进行的,谁会逗孩子玩,谁的孩子言语能力提高就快。在培育幼儿的过程中,把“玩”和“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儿童自身成长的本能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而把二者对立起来,无异是对儿童天性的亵渎,是对儿童自由发展意愿、时空和权利的剥夺,造成的损害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无意把“玩”和“学”混为一谈,“学”毕竟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调“学”的重要性、严谨性和长期性,“玩”更多地让位于“学”。但是,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仍不可取,也毫无积极意义。因为把“学”当作“正事”,一味强调,不要说儿童容易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就是成年人也可能会因生活单调、乏味,工作压力大,产生心理疾病。
  我们主张正确处理“玩”和“学”的辩证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是实现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说,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强调的“寓教于乐”等,都是说学习之中不能缺少“玩”的因素。当然我们说的“学”中有“玩”是有条件和原则的,“玩”随着年龄的提高,文化品位必须不断提高,不能总是停留在“咿呀学语”。
  “过家家”是儿童渴望成长,向往未来的反应,两小无猜,纯洁烂漫。成年人再玩类似的游戏,那就变了味儿。所以教育要深入研究“玩”,要在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的前提下,为受教育者营造与年龄、身份、从事的事业协调一致的“玩”的空间和环境,尤其是要为幼儿提供有趣、益于提高动手能力、益于促进思维发展、益于思想道德素质的“玩”的活动。如果说把“玩”和“学”对立起来,无益于儿童发展,那么不考问后果地“玩”,将来毁掉的恐怕不仅是个人,也可能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7m2v6r193  评论于  2014-1-8 13:49:53
瞅瞅看咯
小班长  评论于  2014-1-9 09:22:53
是的哦,这个事情要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