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CEO  发表于 2011-5-5 09:48:56| 1696 次查看 | 0 条回复

12月10日,北京第171中学张琳老师的教学论文《异性交往应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作为教学成果,被推荐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


张琳的论文是171中学“情感交流与尊重教育”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老师们将高中生异性交往划分为:娱乐型、自我需求型、社会型、恋爱型。针对恋爱型的男女关系,张琳老师用尊重对待那些有早恋倾向的学生们。在论文中,张琳坦陈:“我问自己:是不是希望离喜欢的人近一点,是不是希望可以常常观察他。于是在编排座位表时,我将关系要好的学生排成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在过去的三年中,她就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特别安排下,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
       的确,“早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究竟何谓“早恋”,却恐怕是不少教师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从而使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应对孩子与异性的接触存有过多的担心和过分的限制,而老师更不应为出“新招”,人为地给异性交往贴上“早恋”的标签。请问大家有何高见?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