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发表于 2011-4-13 16:25:02| 1658 次查看 | 3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何文 于 2011-4-13 16:26 编辑

  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者超3成亏损;风投提速进入该领域,专家警示创业风险


  App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现在多指第三方开发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App开发者应运而生,且队伍日趋庞大,有的人以此为契机走上创业之路。但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能盈利或者吸引到风险投资。那些亏损者的生存状况如何?开发者的创业前景如何?业内人士以及嗅觉灵敏的风投对此有着不同评价。

  三人兼职抢导游饭碗

  沈卓立团队开发的移动端导游程序“故宫”在App Store卖2.99美元,他认为“手机和旅游该是天然的绑定。”
  “前方是太和殿。”手指在屏上滑动,故宫展开不同的尺度。iPhone 3GS去年春节推出的广告片里,选中了沈卓立团队开发的移动端导游程序———“故宫”。
  有人看到广告,下了应用,然后憧憬着来沈卓立的公司应聘。结果大失所望。那人发现,公司原来设在北三环附近一座老式居民楼里,差不多50平米的两居就装下了整个团队。
  “我们可是那广告片里面唯一出动静的。”求思软件创始人沈卓立调侃。
  2010年7月以前,尚未自立门户的沈卓立是太阳计算机(Sun Microsystems)的一位“技术传教士”,满世界给程序员讲解新技术,一年跑10-20个国家,不停“旅行”。
  进出的博物馆多了,他便感觉,语音导游普遍太简陋,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无从了解,不过瘾。把iPhone拿在手里,沈卓立想到,“手机和旅游该是天然的绑定。”再往大了想,有点理想主义:改变个人出行的整个体验。
  他回过头找了一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景点———故宫,产品也命名为“Touch China”。
  2009年9月底,“故宫”上线了,在App Store(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卖2.99美元。那是个足以叫导游下岗的应用,可以按时间设计游览路线,看图片、历史典故,听语音解说,还能寻找小卖部或厕所。
  那时,沈卓立的团队只有3个人,他本人做技术,在Yahoo的James做设计,还有一人负责内容,花6个月时间搭建起了平台。大家各自都有东家,纯粹是个兼职的活儿。
  就在沈卓立为“改变个人出行的整个体验”忙碌的日子里,原“天下网”创始人王鹏飞跑到北京,开始二度创业。
  和沈卓立一样,王鹏飞也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认准了一样东西———二维码。
  二维码(QR Code)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公司Denso创造出来,最早用在汽车零部件管理,后来手机上网普及了,就成了一种输入网址的方式,被运营商大量采用。它和条形码类似,是一串矩阵二维码符号,能存汉字、数字、网址,以汉字计算,最多存600多个。
  王鹏飞从去年5月投入研发,10月份客户端产品“Quick拍”出来,目前有了30万用户。
  标有二维码的Android应用,要下载根本不必插手机,用“Quick拍”对着屏幕一拍,就下到了本机里。iPhone需要连接到App Store页面,但也省去了搜索这一步。“超过50%的Android软件都开始提供二维码下载了。”王鹏飞称。

  智能手机终结PC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发应用程序,沈卓立认为,“一定有这样一家公司出现,做得很大,赚很多的钱。”
  国内智能手机的整体保有量,由2009年的5000万部上升到去年年底的1亿部,灵敏的创业者随之嗅到了各自行业所起的变化。
  沈卓立、王鹏飞两个2010年跳入移动互联红海的草根创业者,在今年二月中旬,同时出现在了一个为创业者和VC提供对接的比赛平台上,而那次参赛的前4个项目中,就有3个与智能手机应用相关。
  “二维码刚出来也红火过一阵子,但到2008年下半年就没有太多声音了。那时手机上网还不够普及,总用户群不够大,资费贵,速度慢。”王鹏飞说,“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达到一个亿后,(二维码)整个行业将完全不一样。”
  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也印了二维码,谁拍,他的个人信息就直接按固定格式存进谁的iPhone手机通讯录。他也相信,这个动作将在不久后成为人们的习惯。
  去年春节,苹果公司找到沈卓立,通知他“故宫”选中了iPhone 3GS的电视广告。2010年世博会前,他们突击做了一款导览,4月26日上线,5月1日,爬到同类型第一名。
  于是,陆陆续续就有了“天坛”、“雍和宫”、“颐和园”、“外滩”、“豫园”,不过这些都没有“故宫”贵,一般售价是0.99美元。而今天供下载的“故宫”已经是第三个版本。
  “我实在想不出来,在未来,旅游怎么会不跟智能手机结合?”34岁的沈卓立说,“一定有这样一家公司出现,做得很大,赚很多的钱。”“当然,会不会是我们,还不一定。”他补充。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描述,由于智能手机出现,PC互联网时代已近终结,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
  2000年,以手机上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浮出水面,一直停留在附属于PC互联网的角色,直到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出来,展现出种类繁多的智能应用。
  2008年是App创业者一定会提到的时间节点,那一年,苹果公司的软件开发工具(SDK)发布,世界各地的软件工程师从此拥有了参与的途径。2009年,谷歌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面世,一个对第三方软件完全开放的平台曝光。

  风投提速支持App

  过去两年中,经纬创投已投资五六家App开发企业。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认为,投资、创业两方面都觉得需要提速。
  “我这个圈子里许多朋友,都是去年开始创业的。”王鹏飞说。
  他个人的感觉同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所观察到的时间点刚好一致,前两年开始热,今年尤其火。在过去两年中,经纬创投已经投了五六家iOS(苹果手机操作系统)和Android方面的初创企业。
  “现在不管创业还是投资领域都对此非常感兴趣。智能手机平台出来,iOS和Android兴起,苹果iPhone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卖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创业两方面都觉得需要加快速度。”万浩基说。
  这股潮流被一位英国的App创业者Simon Oliver形容为“App explosion”(应用大爆发)。
  按照Simon提供的数据,目前iOS平台上的应用已达到40万个,Android平台上的超过了17.5万个。在2010年,App应用的全球收益合计为20亿美元,相比2009年翻了一番。
  “下载量最好的那些应用,有51%是游戏。”他强调。
  Simon Oliver有自己的工作室,叫做“Hand Circus”,是最先为iPhone开发游戏的团队之一。在2008年,他们5个年轻人推出了一款专为iPhone开发的游戏Rolando,头两周内大卖了几万份。当时每份的售价是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10美元。
  “iPhone的出现对于游戏开发人员是一个喜讯。无论是谁,只要跟苹果公司达成协议,每年花99美元,软件就可以绑定在iTunes上,进入很成熟的软件分发渠道,供消费者选择。这使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变得直接。”当他上月来华交流时,面对App领域的中国信徒,他开口闭口推崇的都是游戏。
  在App生态圈,游戏确实是一枝独秀,盈利模式清晰。用户比较认可付费玩游戏,不会有为其他种类应用掏钱时的不甘心。况且,时不时还购买一些武器装备、道具和积分。
  坊间传言,中国做得最好的游戏公司,一年可以从App Store挣几千万元。有时突然会发现App Store里面排行靠前的某款很赚钱的游戏,界面全是英文,其实是一帮中国人做的。
  易观的一项调查发现,移动应用开发者最青睐手机单机游戏。有36%的开发者主要开发手机单机游戏,其次是手机管理类工具,占26%,手机网游占25%,大概一半的开发者有过开发手机游戏的经历。

  “匆忙跳进去”有风险

  沈卓立的“故宫”销量未达预期。电信业专家王煜全不看好一些App创业者的状态,称“不顾方向匆忙跳进去就很危险。”
  但同样一份来自易观的调查也显示,48%的移动应用开发者只开发免费应用,以免费应用为主的应用开发者占22%,仅有7%的开发者及团队只开发付费应用。
  与此直接相关的另一组数据是:24%的应用开发者无月收入,有月收入但亏损的占7%,亏损者合计超过3成,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团队及开发者占19%。
  以沈卓立的“故宫”为例,最初的设想很美好:你既然来了趟北京,千儿八百都舍得花,装一个“故宫”不过才20多元,感受很不一样,能决定游玩的质量。实际上线后,下载数并不理想,现在用户只到3000多。
  沈卓立的桌子上摆了一只罐子,贴着纸条“第一桶金”。但做到现在,他的团队其实是赔的———所有已上线的应用一共赚了10万元人民币,一群人的开销可不止这么多。
  完全是自掏腰包的沈卓立最近考虑引入一家风投(VC)。有过接触的VC都觉得不错,掏钱时却有一些犹豫。VC关心能不能做大,不信服收费模式,要求改变,于是双方陷入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沈卓立说,钱进来,再做免费;VC说,你免费,我再看要不要投你。
  王鹏飞那边的盈利模式也并不十分清晰。
  “Quick拍”在iOS和Android平台都是免费的,二维码这块不靠产品赚钱,看得到的盈利模式是跟其他商家合作。在日本,线下应用场景已很普遍,地铁广告、DM单页(直邮广告)、杂志报纸印上二维码,用软件拍照,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内容。
  所以沈卓立和王鹏飞的情况还不算迷茫,Android平台上的众多创业者才真正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像iOS开发者有苹果成熟的软件分发渠道保证,Android平台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况且为数不少的Android开发人员仍抱有玩票的心态,有的上传为了自娱自乐,有的就是想“赌一把”。
  “都在‘埋头拉车’,很少有人‘抬头看路’。”电信市场营销专家王煜全表示,他很不看好现在一些App创业者的状态,“盈利是小事,在无线领域,最主要的是有足够大的用户量和足够大的用户黏性。但不顾方向匆忙跳进去就很危险。”
  他本人接触过多家App创业型公司,趁热进来,由于拿不到钱最终被迫解散,没有熬到未来。“智能手机是大潮流,但也不意味着跳进来的都能成功。”

  赚钱靠收费还是广告?

  数据显示,国内App开发者,有39%的团队选择靠广告来盈利。一家智能手机广告平台公司已拿到数百万美元风投。
  张鹤却认为,大多数应用免费,游戏先赚钱,这代表一个趋势。
  “移动互联网跟PC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很相像。PC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网游先开始付费,电子商务、增值业务、广告陆续出来。”在这位激动网前总裁的眼里,移动互联网的现在刚好相当于PC互联网的1999年、2000年。
  对于国内App开发者,有39%的团队选择靠广告来盈利。“广告盈利已成为获取营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伴随着移动营销和移动应用契合得更加精准,广告盈利占比仍有机会不断提高。”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认为。
  广告会是App草根创业者的福音吗?至少张鹤这么认为,他自己做了一家智能手机广告平台公司,名字叫多盟。已经拿到了国外风投几百万美元的A轮(第一轮)融资。
  “比起苹果,Android显然更加依赖广告模式。当然苹果对这个方式也很需要,因为免费的产品比较好推,现在看,iOS平台上有75%的收入是来自收费,广告占到了25%。”张鹤告诉记者。
  智能手机广告平台的全球老大是美国公司AdMob,它的出现,使App里面嵌入广告的方式被公众普遍接受。2009年年底,AdMob被Google以7.5亿美元收购。国内的情况则是刚刚开始。
  多盟属于国内最早的一批,2010年9月成立,今年1月4日正式商用,3月23日开放平台。现在,当用户打开“开心一刻”,“糗事百科”之类的应用,弹出来的广告条会显示“多盟推荐”的字样,正如对Tom猫喊话时,背景广告条上显示的是“by AdMob”。
  “广告客户对点击量挺饥渴的,但移动终端数量还太少,每个都装上,也就那么多。我最怕的是有人只把iPhone当成时尚用品。你一个软件都不下载,我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张鹤来回拨动着装了9个屏幕应用的手机说。

  统计数据:

  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是5193万部,2010年超过1亿部。
  截至2011年2月底,中国地区苹果App Store中应用数量已达到29.6万个,2月新增数量1.6万个,增幅达5.7%。Android Market应用数量达11.6万个,2月新增7715个,增幅为7.1%。
  移动应用开发者中有93%的人在智能手机上开发的经历,87%的开发者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应用,44%的开发者基于iOS系统开发应用。
  在开发应用种类上,应用开发者/团队比较青睐手机单机游戏,36%的应用开发者主要开发手机单机游戏,其次是手机管理类工具占据了26%,手机网游占据25%,大概一半的开发者有过开发手机游戏的经历。据易观智库
今天老师又找我谈心了!
林肯  评论于  2011-4-14 11:26:41
消灭0回复~~~~~~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wangxiaocong  评论于  2011-4-14 11:26:54
消灭1回复~~~~~~
宝宝来了  评论于  2011-4-17 17:36:13
创业者依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