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sangjing  发表于 2011-11-29 12:28:10| 2293 次查看 | 5 条回复

关于嘉定新城初中的谈论,已经有好几帖了,估计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昨天带孩子去了咨询会,晚上与LP交流,现在我们把目标定在了这所学校,5/4日会去参加面试,就看能不能被学校选中了。

有些想法跟大家分享,支持反对都可以,提倡把话都说明了,这样无论选择或不选择,都能够不纠结。

1、这次对这所中学,我很晚才接触,确切地说,不过三天前,而那时我已经几乎觉得我们的小升初已经结束了。当我的老师向我推荐这所学校的时候,我也有大家一样的问题。经过一轮网上的翻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和我当初选择中学很相像。我进中学那年,是文革后恢复重点中学的第一年,当时延安中学已经向我的小学要了我,我父母也都认为我中学会去延安,这时,一位二附中的老师来到了我家,和我父母沟通。老师走了以后,我父母开始纠结。延安中学时市重点(当时每个区有一个市重点),而且文革前就是市重点,而二附中在此之前默默无闻,文革前只是一个普通中学,唯一扛着的是全国重点的牌子,而且也是第一届。我父母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一句话,我父亲说:“师资应该很好,只是不知道竞争力会不会弱”。纠结啊。我父亲这辈子给我做了很多决定,但是最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最终他拍板让我去二附中(我那时不懂的,完全没有概念),我成了恢复重点学校之后二附中的第一届初中生,总共四个班。当时还有第一届理科班,他们是进高一的。三年之后,我们这一届4个班有两个班不到一些的人通过直升考,其余的人参加考高中,考回来的人有一个班以上,加起来三个班,第四个班是其他学校考入的。我不想说明什么,只是把当初的情况说出来,各位看官每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2、当你相信一个学校并踏入它的时候,你的命运是和学校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我们这届比较特殊,对我们这些同学来说,不管承认或不承认,都有一种“黄浦一期”的感觉,其实黄浦一期的学员也不知道蒋介石是否能打下全中国。一个学校能不能成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学生的事情。既然我打算让孩子去这所学校,特别是第一期学员,那我一定会告诉他学校的好坏他有一份责任。同样,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也有一份责任。一所成熟的学校,除了上外附中和华育高高在上以外,你能指望其他学校会有很大的变化吗?现在是怎样,四年以后大约也是怎样,唯独一个新学校可能给人欣喜。当所有的外部条件都已经相当完善的时候,内因,包括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决定学校走向的最重要的因素。

3、生源,不仅是家长担心的,学校会更加担心,你不能指望新城今年能够得到比华育更好的生源,但是,却完全可以指望四年后的结果超出二流学校。而这样的结果,必须是自家的孩子要努力,家长也要一起努力。有很多家长在咨询会觉得有些参加的家长素质不够,那么如果你已经决定自己的孩子进新城了,那就向自己周围的你认为不错的家长学生推荐新城。至少,在我的周围,是有些孩子很有潜力的,家庭的背景也很好,只是因为没有奥过或没有足够的证书甚至因为就近读了比较差的小学,而被牛校们排除在外,那么,我会向这些家长推荐新城,我觉得那些孩子不管成绩如何,我孩子和他们做同学是很好的。这样,帮了学校,帮了那些学生,也帮了自己。

4、关于嘉定生的问题。有位家长说嘉定纳税人的钱建立了这所学校,所以应该有嘉定生。我理解这样的说法,却不是太同意这样的逻辑。拿松江新城来说,如果松江政府不投入这么大建了大学城,松江新城就是一座死城。新城初中建立在园区内,目前这园区就是一个死区,财政的投入和回报不是那么简单地计算的。同样,我也很不同意某些市区的家长谈嘉定生就带有有色眼镜,我同意某位家长说的,如果嘉定生也通过了学校的选拔,那还有什么问题?我在一些帖子中,隐隐感觉某些市区的家长有点觉得嘉定人是“乡下人”的那种意思。这我倒要说一句,我对上海的文化是这样看的:松江府的官场、嘉定县的举人、南市的市井、公共租界的冒险、法租界的精致和现在浦东的新上海文化。的确,建国以后嘉定是个郊县,务农人口相对多点,但嘉定的心脏是孔庙。就我接触的本地人来说,嘉定人、松江人的素质比其他县例如川沙、南汇要好很多,也比市区市井的一些人好很多。不是现在很多人住闵行吗?我接触过的嘉定农民,松江的工人,比闵行的出租车司机要好很多。

5、学生差距问题。首先应该相信学校不会滥收学生,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相对的,你英语比别人多学了点,他数学可能比你多学了一点,还有没学数学也没学英语的可能比你聪明点,因为孩子曾经的付出而想一点亏都不吃,是比较自私的想法。实在想不通,建议还是去市区的牛校,这没有对与错的判定,只有想得通想不通的区别。从目标上来说,最高的分数从来就不是目的,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取得“够用的分数”,能够达到目的,轻松点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的孩子的确很优秀,那他就可以更轻松,何乐而不为?非要狗拉雪橇跟着疯跑才是好?远一点的目标,是孩子能够自由地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那些大学专业怎么选学生,分数是唯一取向吗?近一点具体地说,好点的初中把585分和600分作为两个指标,千军万马挤在这15分的羊肠小道,我不懂,但我怀疑15分究竟有多大区别,稍稍粗心一下就没有了,如果585可以进四校,为啥一定要考600?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在新城取得足够的名次进二附中,又何必去做无意义的比拼呢?究竟在市场竞争中多少是“够用的分数”,我想学校比我们明白得多,他们还有一个名声的压力。


tubch  评论于  2012-5-19 16:36:41
已阅
aibei  评论于  2012-5-19 16:40:14
谢谢分享
你就浮夸吧  评论于  2012-6-26 19:19:01
我要攒钱
Nicole0210  评论于  2012-6-26 21:38:35
谢谢分享
mirahu  评论于  2012-6-26 21:39:00
来过看过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