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贝友饭泡粥在[上海中学]板块提供的文章
, T; U8 k2 } }: _! s那个贴中关于华育的争论,不知是来自于托还是来自于家长,我通常不以恶意去揣测别人,于是想也许争论双方都是牛娃的家长吧,至少也是很牛的家长。咱家孩子不是牛娃,抱着试试的态度报了华育,两天通知没来,就相当地沮丧,好在苍天有眼,给咱家孩子一个面试的机会,成功与否,也就等等运气了。 2 f- l6 U+ n% W6 v B5 x! u. H
一个学校有人争论,才是好学校,这是个辩证态度。就如上中,别看现在似乎没啥争论,碰到三十年前华二和复旦附中毕业的老骨头,恐怕也要争论一番的,本人华二的老骨头,说真的,当初上中还真不在我们眼里。但无论当初在不在我们眼里,都无法否认现在上中的成绩,也无法否认上中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及底蕴。
' H5 }' x4 ?; ]( d为什么给孩子上个好学校?很多朋友都跟我说看看现在成功的,当初读书都不是很好的,再看看过去读书好的,现在大都不是最成功的。我觉得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读书好的至少保个底,今后的日子不会太差。但从读书本身来说,其意义并非是功利的。顺带说一句,相当讨厌现在的舆论导向,包括电视台诸如财富人生之类的节目,把个成功替换成了发财或出名的概念,不说是有辱斯文,也算是娱乐斯文了一把。且看多少称作“老师”的,乐团打个贝斯的也可称老师、捏个壶的工匠也可称老师,也许不久算命的也可以称老师了,难怪师道无尊严了。
0 W! R! ^9 ]8 G/ l7 ~) y在填表格中“对孩子的规划”这一栏中,我写的是“无论将来做什么,都希望是个有信仰、有自信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多读书,高中以后才考虑入行的事情”,看上去有点唱高调,但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有意义的人生”这句话很没意义(我很讨厌这类的命题作文),很多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养家糊口,事关生存权的问题,是最有意义的。精神与物质,在我的理解,前者有意义的应该是文明的传承,包括知识、文化和行为的传承,一个成功的人,是应该在两者之间都有所建树,能够均衡发展的。如果说我的人生不成功,那我绝对不会去想世界上有几亿个人比我赚钱多,而只会想,我这辈子尚没有自己可以称道的事情,还剩下半辈子,该做什么事情。人生在两条轨道上行走,很难把目的地放在一起衡量。
3 `8 l3 b$ H8 G2 m! p) Y1 ~4 ^/ s我想让孩子读一个最好的学校,为的是让他和好的群体在一起,知道天高地厚,也培养他的自信和自傲。也许在一个一般的学校里,更能培养自信和自傲,但是那种自信和自傲是一叶障目,脆弱得很。于是昨天吕校长的话中,有两个观点是最引起我共鸣的,一个是择校,择的是同学,择的是集体;另一个是,样样第一并非成功的标志,成功的标志是每个华育毕业的学生都会为华育这个母校而骄傲。
0 o, h, {$ \( V& ?) W9 L回到我朋友关于读书好坏与成功与否的话题,我通常不太和他们谈论,因为同样是小孩读书,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就失去了谈论的基础。回到关于华育环境及其他一些林林总总的议论,那其实也是分别在两条轨道上的东西,不是吗? 3 s' h; q6 Y8 u. g& l, s0 U9 ~
做人要谦卑,说起自傲,很有些高调的意味。我曾经在某个帖子里说过我们家是“很纯正的读书人”,其实“纯正的读书人家庭”的历史并不长,从开洋学才开始,不过三四代人,我相信这里有很多家长的祖上是进士甚至翰林出身的,但从家里有“读书人”开始,我们家一直是读书不错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起落,但“读书人”这么一个观念却沉淀下来,也许我的儿子以致孙子都不会成个真正的学者,正如我自己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学者一样,但是,这个沉淀却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这算是我说的自傲。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