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la  发表于 2011-9-7 11:56:25| 1903 次查看 | 0 条回复

纵观教辅书现象,其内容多为东拼西凑,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教辅书?

“抢眼”书销路好


在上万种的中小学教辅书中,那些适合中小学普遍需求且较具代表性?据了解,书名抢眼的特别受欢迎:比如“教材全解系列”、“5年中考3年模拟系列”、“新思维系列”、“红对勾系列”、《黄冈小状元》等;而直接针对中考和高考的教辅书,不仅受到新初三、新高三学生的青睐,也锁定了很多不是毕业班的中学生的目光,如《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和西单图书大厦的销量都很可观。另外,封面上印着“某某名师执笔”、“让你轻松考入名牌大学”等诱人宣传词的书,也往往容易令学生和家长慷慨解囊。


当记者询问了一位已经挑选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在内共十几本书的家长:“教辅书是否真的有用?”对方表示:“我也说不大清,总觉得让孩子多见几种题型,学习效果会好一些吧?!


相比之下,另一位家长似乎比较“幸运”,她是照书单选书。她说,这些书目都是老师在放假前就开出的,当然只是建议,并没有强迫。但是,根据上一学期的经验,老师布置的部分作业多是辅导书上的习题,上课讲的题有一些就是这些书上面的。所以,为了让孩子能跟上班级的进度,老师建议购买的教辅一本也不能少。


学生:买得多做得少


采访中发现,几乎每位中小学生一学期都会买教辅书,少则两三本、多则十几本。但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买得多、做得少。北京海淀区一所示范校初三学生林悦说:“每学期开学时,总是信誓旦旦的,要多做几份习题,多看几本参考书。想法是好的、但是开学后就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天应付完老师规定的作业已经很晚了,也就不看也不做了,甚至一学期下来,有的参考书连翻都没被翻过。”


在对读者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学生自己对教辅书的购买态度相对理性,通常会仔细翻看目录、例题解析和练习题,将几本同类书认真比较,针对自己的弱项购买一两本,或根据老师的推荐书目购买。“这些书都大同小异,而且那么贵,买一两本足以。”刚刚升入高二的李思琪说,上学期他买了5本教辅书,结果真正做完的只有一本,其余四本扔了可惜,放在家里也没用了,想想真的很浪费。但小学生通常是在家长的陪同下购买,并且一买就是好几本。


一位家长说,现在小学提倡减负和快乐教育,学校留的作业不多,可小升初的竞争压力很大,尽管孩子才上三年级,如果不提前让孩子多做点题,恐怕日后考学时被落在后面。所以,笨鸟先飞、先下手为强。另有几位小学生家长表示,每学期买的教辅书孩子通常都做不完,能从每本书中挑一些题目做做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