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不能原谅一个新人的疏忽 “难道他就不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在遭遇上司一阵训斥之后,宋星儿又一次扬言。
此类近乎幼稚的话语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办公室里。除此之外,还有“作为长辈,他为什么不能原谅一个新人的疏忽!”“经验不足嘛,以后我会多加注意的!”……已经毕业一年多的她,似乎永远在宽容自己的过失,苛求别人的原谅。
这让被她称为“长辈”的同事和领导都颇为头痛。
星儿毕业于名牌大学,乖巧伶俐,对谁都彬彬有礼。初入职场的几个月,她得到了单位上上下下诸多人的宽容与指导。每次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她总会虚心求教,然后真心道谢,让人觉得帮助她简直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犯了错误,她更会在最坏的结果发生之前率先承认获得先机,以免遭遇不必要的责罚。
这种“讨巧行为”带来的好处是,让她与许多工作中的“小灾小难”擦身而过,坏处就是她似乎永远不知道吸取教训。
比如一件很常规的工作,上司第一次提醒,她点头说下次不会忘了;第二次提醒,她依然怯生生地说抱歉;等到上司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提醒”,她才会意识到严重,不过她的应对方式不是暗自记在心里,而是向这个那个抱怨,“他怎么这么苛刻!不给我留一点情面!”“真是的!”
与星儿不同,小凡是一个刚毕业就非常独立的人,这种独立还被同单位的人看作“自命不凡”。进公司的第一天,小凡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人”来对待,即使在小概率失误发生时,别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她也会直接拒绝,然后深刻“反省”。
一次给客户的文件上出现了一点失误,“前辈”们安慰她:“这种错误很难避免。”“你刚来,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她却不给自己一点余地:“再难避免的错误也会被发现,还是我不细心。”“我已经工作很久了,不该再拿新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的这种对自己的严酷,让那些想要在提携新人的道路上出点风头的“前辈”们完全没有表现的舞台。大家都有点儿悻悻然,觉得小凡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
之后的事实证明,小凡的确不会像星儿讨人喜欢。她不愿如星儿一样贴在每位“前辈”的办公桌前套近乎,更不习惯在每一个身影飘然而过时打个照面,所以与星儿强大的“后备支援”相比,她的小格间通常是孤单落寞的。更多时候,她宁愿一个人去琢磨思考。
半年后,八面玲珑的星儿发现,部门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一言不发的小凡,而她仅仅在重复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还经常挨批。那些从前对她循循善诱、亲如长辈的人突然就变了脸,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提携与关注。
而她还在重复过去的角色。她没发现,职场的舞台已经发生了改变,和她演对手戏的演员也已改变,所以这幕戏的结局也必然会出现逆转。
和“长辈”的每次见面都是一场痛苦的轮回
一向率真坦诚的杨羽最近突然为“找借口”、“说谎”而频频发愁,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她处心积虑的做法只有一个理由,就是避免与同单位的一位长者见面。而几个月前,这位长者还是她有意无意常常提起、心中无限感激的“前辈加长辈级人物”。
刚到这家事业单位,杨羽很庆幸一位“前辈”和她颇有缘分。“前辈”比她妈妈小几岁,一副邻家阿姨的谦和模样,不仅和她是老乡,还在杨羽毕业的系里进修过。那天共同谈起系里的几位老师,杨羽简直欣喜若狂,刚到单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迅速被这种“牵强的熟悉”所瓦解。
从此,“职场前辈”一跃而成为事事为杨羽操心的“生活长辈”,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杨羽“监护人”的角色。
第一次到“长辈”家吃饭。那天,“长辈”大张旗鼓做了好多菜,嘴里还不断重复“没啥好吃的”、“凑合着吃”,弄得杨羽很不好意思。杨羽想,或许是第一次到家里去,说客气话吧。可是第二次、第三次,都让杨羽从里到外感到不自在,带过去的一点水果也被“长辈”一一退回。
这让杨羽有一种失落感,虽然自己刚工作收入不高,但毕竟也是独立的人,她隐隐感觉到,这种有来无回的交往肯定无法持久。在一次给“长辈”女儿买的生日礼物被退回之后,杨羽再也没有登过“长辈”的门。她想,或许她们之间的关系更适合在职场里持续。
可是在职场,杨羽发现自己的处境依然是“进退维谷”。
每次送文件或因为工作上的其他事情和长辈碰面,长辈总是絮絮叨叨:“最近工作如何?”“一定要上进,要努力,要提前发表论文评职称。”“你爸妈身体好不好?”“什么时候回家看父母?一定要孝敬……”
杨羽纳闷,怎么跟家里的阿姨婆婆们一样?又不是大人对待小孩!她安慰自己,“关注新人有点儿过度是正常的,时间久了就好了。”
可等杨羽交了男朋友,长辈刺探隐私的热情又来了:“你男友家在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家庭背景如何?”“还有什么亲戚?亲戚是干什么的?”“下次一定带他的照片,我给你把把关。”
这种“查户口”的态度让杨羽十分反感,她并不想声张自己男友的事情,她知道一旦告诉了这位长辈,无疑等于“昭告天下”,而现在还不是时候。
更令杨羽苦恼的是,只要是与这位长辈有工作上的来往,有时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她往往要待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回不来。
“聊什么呢!”“忘年交呀!”“又被钉住啦?”……同事打趣,杨羽无奈,最后大家终于想了一招,轮流陪杨羽上楼送文件。想到这一招终究会识破,他们还约定:只要杨羽去长辈那里5分钟不回,同事就打她手机。
杨羽还在制造各种借口,编造各种谎言,只要能避免和这位长辈见面。因为她都能预料到,每次见面又是一场痛苦的轮回:拉着你聊天,告诫你注意事项,打听你的私事,然后重复相同的话,不管杨羽有没有在听,对方永远乐此不疲。
一定要划清“晚辈”的上位概念
国庆节过后,邵小郁兴致勃勃去上班。没想到上司在会计那里发完脾气,就向他兴师问罪:“我让你写的B报告呢?”
邵小郁当时就愣住了:“节前您不是说要我先完成A报告,B报告先不急吗?”
“节前就让你写的,难道国庆7天你真的就在忙自己的装修,在睡觉呀!”上司声音高了八度。“干不了就走人!”
“您真的没有交代B报告一定要在国庆做完。”邵小郁辩解,国庆期间,他的确忙着装修收尾,电器添置,那份报告还是加了两个晚上的班才搞定的。上司这会儿抛出这句话,显然是说他不负责任。
公司午餐时间,邵小郁气不过,去上司那里解释:“我的确没有被告知节后要交B报告,而且B报告还有些材料不齐全,暂时还不能做。”
“不用解释,我算是看错人了!”上司像吃了呛药。
在这家股份制公司工作没多久,邵小郁就发现这里的“长辈”、“晚辈”和他从前所在的国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遵从的是一种制度,无论男女,不分资历,不管职位,大家凭能力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刻意去维系彼此之间的亲和关系。因此,类似冲突是经常的事。
在这种氛围下,任何年轻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为自己指导,也没有义务对前辈表示过分的谦卑。犯了错误,即使你是资历最浅的晚辈,也没有人会因此而原谅你,反而会以更苛刻的眼光来要求你。所以,这里根本没有“长辈”的概念。
而在从前的国有企业里,一切都更人性化。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氛围就是对老资格的尊敬、学习,随之而来的回报则是,老资格对年轻人的帮带与提携。在这种既定的氛围下,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秩序,每个人谙熟于此。
刚毕业进入这个圈子,自然就是晚辈、后辈,理应在各种利益的分配序列上排在最后,并随时对“前辈”保持谦卑尊敬。
那时的邵小郁就是这样做的。因此而得到了来自前辈们如同“长辈般”的关爱。
比如,邵小郁报考另一座城市的研究生,单位不仅准假,甚至临考前很多事情都不交给他,让他多留时间复习,而他和原单位并没有签署“读完后回原单位”的保证。
再比如,作为新进单位的毕业生,邵小郁单独住一套90平方米的套房,本来就是一种优待,平时遇到了什么事,那些长辈们更是及时出场。
有一次,邵小郁深夜在套房内失窃,防盗门被撬坏,第二天他打电话回单位请假。没想到公司一位前辈马上开车过来查看现场,并陪邵小郁去建材城重新买了防盗门装上,再三叮嘱要小心。
后来邵小郁离开国企来到另一座城市的这家公司。刚开始,他也是把领导当做长辈来看待的,渐渐地他发现从前的方式在这里完全行不通。
直到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才知道,“前辈”等于“长辈”的故事只有在极小的可能下才会实现,而这种现实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在职场中生存,一定要划清晚辈的上位概念!”最近的他深有感触。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