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搞不懂“精读“和”泛读“娃的分级阅读级基本是白刷了


(原标题:不明白“精读“和”泛读“?娃的分级阅读大概是白刷了~)


作者: 鱼sir



英语分级读物很火,很多家长也在引导孩子刷,但怎么刷,可能各家不尽相同。

有些家长带着孩子读下来就OK了,更追求数量,可娃进步缓慢;相反,另一部分家长则更追求质量,逐字逐句地读,但发现娃很难坚持。

不管怎么读,似乎都不得法。

那究竟怎么刷才相对科学?

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答案:精读结合泛读。

在正式讲解方法前,鱼sir觉得家长有必要把精读泛读准确的概念先搞清楚。

为了找到最正统的解释,我特意“科学上网”了一下,去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协会的官网上找到了解释。

英语阅读搞不懂“精读“和”泛读“娃的分级阅读级基本是白刷了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精读是带着一定阅读目标和任务,为获取详细信息而进行“精细化”阅读的过程,俗称“啃书”;

而泛读是一种“快乐阅读”,由兴趣驱动,不需要理解每个单词、句型等。

英语阅读搞不懂“精读“和”泛读“娃的分级阅读级基本是白刷了
大致弄清楚两者的“what”。接下来,我们来讲讲“how”。

精读≈痛苦的阅读理解

精读,贵在“精”。

想要精就得慢。

为啥慢?

我们要关注单词的意思,句子的结构,学习语法和句法,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最最重要的是,会运用这些知识点,最后通过阅读理解习题进行测试。

精读的练习题,那是相当多。

阅读文章回答细节问题、为文章填空、给段落取标题、打乱文章段落顺序排序等等。

是不是都特别熟悉?但凡接受过社会主义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该都明白其中的痛楚。

说白了,精读约等于阅读理解。但是,启蒙阶段的孩子,要怎么做“阅读理解”呢?

这里有个大致步骤,各位家长可作参考:

预测(根据封面,标题等线索预测阅读内容,故事发展)
连接(连接自身,体会文章)
推断(根据上下文推断故事走向,文章深意)
提问(阅读中提问,检查是否真的理解文章)
视觉化(在脑中形成影像)
总结(总结文章主旨,获得价值)

是不是特别像语文阅读?是的,这就是精读。

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阅读中的精读都是如此:获取信息➡️ 思考➡️ 整合。

从本质上说,精读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约等于阅读理解,但是并不是阅读理解。

国内英语大部分的阅读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获取信息的阶段,并不能做到思维训练。

那家长具体如何操作?

首先明确一点,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英语老师,要完成一套标准的精读流程,会有难度。

鱼sir的建议是,3-6岁的孩子,在家里进行一种简易型的精读操作:看图说话。

在正式的全英语阅读之前,家长可以先跟孩子进行看图说话,也就是“picture reading”,帮助孩子理解和预测故事。

英语阅读搞不懂“精读“和”泛读“娃的分级阅读级基本是白刷了
以牛津树4的这张图为例。

先可以作如下提问:
你看地上有很多东西,都有什么啊?这个车是什么车?那你猜一猜,Kipper他们要干嘛?

接着尝试听、跟读课文。
在听和跟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图片和之前看图说话时提到的问题,引导孩子去猜测文中生词、短语或孩子存在理解困难句子的意义。

根据书本的问题进行提问,要求孩子用英文做简单回答。
大多分级阅读,在每个篇目结束后,都有一定的习题。RAZ会有专门的练习纸,牛津树也有几个检验孩子理解度的问题。

结合自身,拓展陈述。
这个在专题阅读上非常好用。如果孩子在几天内接触的是同一主题的读物,完全可以让孩子结合自身做几句话陈述。

不要太关注孩子讲的多还是少,只要孩子能转移到自己身上,与故事产生“联系““共情”即可。

泛读:为兴趣而读

相比而言,泛读真的是符合British Council说的,“enjoyment”,为兴趣而读,只要是孩子想读的,都给读,多多益善。

那是不是读了就万事大吉了?

当然不!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到解释中的“general reading skill”。

我把它翻译成“基础阅读能力”。

既然要培养基础的阅读能力,那就说明,可以多多益善,但不能一锅乱读,而要做到一种有规划的“爬梯式”阅读。

泛读要做的是“记录”,记录所读的内容,按照合理的难度梯度去安排每个阶段、足够多的阅读。

操作方法和精读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家长要关注两点:多和有趣!

可以给孩子一只点读笔,想读哪里读哪里,想读多少遍读多少遍,每个星期保证有一定量新篇目的输入即可。

要保证阅读习惯,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泛读,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泛读的目标性很弱,如果频次再低的话,那么就连基础的语感获得都趋近于无了。

这种目标性较低的阅读,每一本读到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阅读时,就可以放弃了。

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在完成一个阶段性阅读计划后,做一个测试,评估一下孩子的水平,比如STAR测评、蓝思指数测评等。


总而言之,精读是“读着学”,泛读是“学着读”;精读,靠读的“质”取胜;泛读,靠读的“量”取胜。


精读、泛读,都读什么?

概念、操作方法的不同,必然导致两种阅读方式使用阅读材料的不同。

经过鱼sir上面的解释,相信家长们会发现,“精读”的完成,对家长或老师的依赖度非常高,主要靠家长或老师的引导配合。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选择“精读”内容时的三个标准:
1.篇幅不宜过长;
2.难度要略高于孩子的现有水平,作为一种挑战性阅读;
3.针对性要强,要带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或任务。

符合这三点要求,最常见的阅读材料有,新闻、杂志、科普文章等。

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RAZ、红火箭这类题材丰富的分级阅读,有一些就可以拿来做精读。

而“泛读”,我一再强调,由兴趣驱动,为了孩子可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所以,“泛读”材料的选取,最好遵循以下两个标准:
1.难度适中,生词量不超过10%。
2.不必纠结孩子在其中学到什么,只要孩子喜欢即可。

鱼sir首先推荐故事类阅读素材。

故事情节本身的有趣通常能够抵消部分阅读英语时,碰到陌生单词、不理解个别语句的负面体验。

大部分畅销的故事类图书,比如美国各大杂志评出的前十、前百的经典图书,都适合拿来做泛读。

针对幼少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想英语绘本和分级读物应该是大家毋庸置疑的选择。

分级读物最大的优点的就是省心。它会以科学的频率,循序渐进地引入新单词和新语法。

对于占阅读比例最大的“泛读”来说,省去了我上文提及的“记录”动作。

只要跟着分级读物,一级一级拾级而上,就不需要记录了。给一只点读笔,让孩子不断地follow就可以了。

至于精读,鱼sir建议频率保持在一周一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non-fiction(非虚构)文章为主,配以少量fiction(虚构或故事)文章。

不过分级读物最好不要局限于一套,在“泛读”中可以多套分级读物同时使用。


精读、泛读比例1:5


关于精读和泛读的比例问题,这边需要先专门跟大家介绍二语习得专家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1”理论。

i表示孩子的现有知识储备;1是指孩子基于现有水平自然获得新语言知识的部分。

注意,这个理论的关键点是,孩子具备自然获得新语言知识的能力,只是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

就阅读而言,孩子要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完全是不够的,也很容易把语言学死。

更科学的方法是,通过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地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让孩子把语言逐渐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

结合这个原理和中国孩子阅读的习惯,我建议,精读和泛读比例保持1:5。

还是那句话,泛读的数字越大越好,不要再低于5了。


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开!

1.精读的效果一定比泛读好。


错!

英语阅读作为长期积累的能力,是包含了字母、发音、流利度、理解度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力,并非精读课上的“解题技巧”。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量的输入、积累和沉淀。

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题感”这类技巧,丢失了基础阅读能力的打造,这容易消磨孩子对阅读的热情。


2.孩子读来读去总是那几本书,简直是一无所获。

不是只有你家孩子不断地刷同一本书,每个孩子都差不多。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研究,3-6岁的孩子对喜欢的东西存在一种重复了解、探索倾向。

与其怀疑孩子是否是一无所获,不如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不耐烦了。

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在3-6岁早期阅读阶段,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此之后,我们再去考虑,是否读得不够深入,是否读得太少太慢了等问题。


3.我看他/ 会读

分级读物所谓的“读会”,绝对不是一直拿着点读笔,而是孩子能够进行自主独立阅读。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自己大声朗读。

可以允许有1-2个单词的失误,但是整体而言,孩子的阅读是流畅的。


最后,鱼sir还是忍不住想啰嗦一句: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而这一点,一定离不开家长科学的陪伴与引导。

围观

samtisu  此等好贴,必赞无疑!爱贝亲子网有你更精彩!  发表于 2023-3-30 08:40:10
sxkokhhsgg  评论于  2023-3-13 14:47:15
看过就回帖
samtisu  评论于  2023-3-23 08:13:13
讲的很清楚,学习了
samtisu  评论于  2023-3-30 08:39:44
讲的很清楚,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