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三:入园前做好“入园适应”准备 孩子进入幼儿园,终归是让他从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在陌生的环境中还要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孩子从心理到生理上,都要有一个不小的转换。所以,妈妈要帮助孩子做好“入园适应”准备。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的圆圆对妈妈把她送进幼儿园很是不理解。第一天上幼儿园,她就大哭不止,妈妈好说歹说才算把她留在了幼儿园里。而到了晚上,妈妈接圆圆回家的路上,圆圆忽然抽泣着问妈妈:“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听后哭笑不得。 事例2: 妈妈送3岁半的儿子进幼儿园的时候,心里还有些不安。但第一天妈妈去接儿子时,老师就夸奖道:“你的儿子真乖!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会自己按时上厕所。”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之前对儿子作息时间的调整还是有效果的。儿子也笑嘻嘻地对妈妈说:“我今天吃了两个小包子。”妈妈和老师一下子都被逗乐了。 教育感悟 孩子在家里都是妈妈手中的宝,妈妈经常会将孩子当成家中的“小太阳”,而他也会因为妈妈的疼宠而认为自己就是“小太阳”。但是,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就不是“小太阳”了,因为老师对待所有的小朋友都是一样的。这时候,孩子的心理落差就会很大。 另外,幼儿园里势必是要订立一些规矩的,包括作息、礼貌等等,在家自由自在惯了的孩子,对于这种种的约束,也会有不适应。 所以,这就需要妈妈在孩子入园之前,提前帮助他作调整。妈妈帮助孩子做入园适应的准备,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将来从心理到生理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妈妈妙招 1.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妈妈知道上幼儿园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但孩子不一定清楚。他有可能会对妈妈的这个决定产生很强烈的抵触情绪,或者哭闹、躲避,或者采取一些妈妈都想不到的方法,来表达他抗议的情绪。 这时候,妈妈一定要耐下心来,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比如他可以学到许多本领、交到许多好朋友,等等。必要时候,妈妈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先带他去参观一下幼儿园。选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小朋友游戏的时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对幼儿园产生向往。 妈妈切忌强迫孩子、吓唬孩子。否则,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他一旦产生“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的想法,妈妈无论再说什么,他都不会愿意再去幼儿园了。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并调整作息与幼儿园一致。 大多数孩子在家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作息时间可言的。在妈妈的宠爱下,他想吃的时候才吃,想睡的时候就睡,想玩的时候一定得没完没了地玩。而且,妈妈会帮他做好一切,他自己根本不用动手。但到了幼儿园,这些散漫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妈妈要提前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比如穿脱衣服、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妈妈要如事例2中的妈妈那样,加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他将来能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另外,通过之前对幼儿园的了解,妈妈要尽量将孩子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调整成与幼儿园中各项活动的时间一致,这样也可以减少他进入幼儿园后的陌生感。 3.让孩子知道,妈妈很爱他。 有很多孩子在进幼儿园之后,都会如事例1的孩子那样,有“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之类的想法。所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妈妈要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妈妈的爱不会因为他进幼儿园了而减少。 妈妈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拥抱、亲吻、鼓励等等行为,来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让他能有安全感,相信妈妈依然爱他。 4.帮助孩子建立“老师也会爱他”的认知。 孩子在面对陌生的老师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有恐惧感,他会觉得老师是不是会很厉害?老师是不是会不喜欢他?妈妈要帮助孩子消除这样的想法,要让他知道,老师和妈妈一样,会对他亲切,会教他本领,老师也会很爱他。而且,若是孩子做个“乖宝宝”,认真听老师的话,老师还会更爱他。 5.帮孩子做好基本的物质准备。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除了要有心理准备外,妈妈也不要忘了必要的基本物质准备。妈妈首先要对孩子说明,要准备哪些物品以及这些物品的作用,比如换洗的衣裤、小书包、水杯、手帕,等等。妈妈可以在这些物品上做一个特殊的小标记,以此来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 6.妈妈也要调节自己的心理。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不仅孩子需要有心理生理调整,妈妈也一样。有些妈妈在送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会产生焦虑。比如到了一个特定时间,有的妈妈就会想:孩子该吃东西了,他现在有没有饿着? 其实,妈妈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可以这样想:之前自己已经对幼儿园做了全面的考察,孩子也已经送进了幼儿园,自己就要相信幼儿园,也要相信孩子。妈妈做好自己的调整,也有利于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否则,若是妈妈自己都很焦虑,那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他有可能也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