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今年10岁,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游戏。新规发布后,小虎郁闷了好几天。但他的好哥们小浩居然还能照常打游戏,小浩告诉小虎,“这还不简单嘛,我偷偷翻出来我奶奶的身份证,用她的身份证号注册,等人脸识别的时候就骗她说这是在拍照,反正她也不懂。”
小虎担心自己的家长会识破这种把戏,小浩便让小虎去网上租个游戏帐号,还提醒小虎别直接搜索“游戏租号”,要私聊商家。原来这些网店为了规避处罚,会以售卖游戏装备的形式作为伪装。这些网店通过非法渠道收集身份证号和照片等信息,将其与游戏账号进行绑定,再使用特定软件制作动态头像,由此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监管机制。
小虎很开心,他又可以天天打游戏了,而且彻底绕过了监管,想玩多久游戏就玩多久。在全国,像小虎一样沉迷游戏的青少年大约有2400万人。
上高一的小刘常年沉迷网络游戏,多次和父母发生激烈的争执。终于有一天,小刘再也受不了妈妈的打骂,打了自己妈妈一巴掌。JC赶到后,小刘母亲哭诉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又叛逆又没用”,“天天就知道打游戏”。但小刘却告诉JC,从他记事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天天在家吵架动手,从来不关心他,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会被暴打一顿。只有游戏,能让他感到解脱。
数字化时代,亲子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可以在互联网无限拓展自己的成长半径。那么当家长用严格的方式管控孩子,必然不会得到孩子的信服。
破局的关键在于亲子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现,所有沉迷游戏的案例都存在亲子关系不好这个诱因。当孩子在家庭关系中获得的都是负面情绪,诸如害怕、痛苦、挫折、无助、压抑时,他们必然会选择逃避这个现实世界,毕竟虚幻的游戏世界能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各位家长在指责孩子之前,不如先反思下:你的教育方法真的对吗?
诚然,孩子需要被管理,但绝不是“一刀切”。一些极端的家长认为,游戏公司就不应该开发游戏,孩子就不应该接触互联网。但越禁止孩子玩游戏,孩子就会越想玩,甚至采用一些极端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味禁止,必然适得其反。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抗拒互联网和游戏,因为了解这些新事物,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家长应该学会为孩子筛选信息,让孩子接触优质的数字信息,过滤掉不良信息,并尝试利用这些信息拉进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