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家教育」(Ucharmyou)——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天赋发现和发展。点击关注「悠家教育」,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用10年策划、两年拍摄制作。来自三个家庭的“问题少年”,辍学、心理出现问题、与父母存在极大的冲突分歧。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01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知道吗? 的确如此,通常情况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好的,问题是再好的初心和动机,也不能代替最终的结果和现实,来作为判定一件事情孰是孰非的主要标准。 片中家明的父亲,是一位私营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他和中国当今社会千千万万“励志”、“伟大”的好男人一样,始终在为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着。 整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善家里的物质条件,以便能给孩子和爱人提供一个尽量“好”的环境。 只可惜他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得到家人理所当然的“回报”。 事实上,除了儿子的厌学和不去学校上课,令他万般苦恼一筹莫展之外,妻子竟然还表达出要和他离婚的抱怨与“恐吓”——如果他还是固执己见不思改变的话。 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既令人心痛,又令人困惑。回想起来,我们身边像家明父亲一样的人还真不少。 他们的相同点是,总在拼尽全力地默默付出,一心只想为家人创造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却很难换来本该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且经常会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死胡同: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难道“你”不知道吗? 正是出于对“你”的爱,“我”才会这样做的,好吗? 明明“我”真的没有错,你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呢? 但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其实问题真正的关键在于,“你”口口声声所说的为你好,多数时候只是“你”的自以为是,因为这样的为你好,不一定是“我”所想要的。 02 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懂得去倾听和尊重 郭德纲曾说,“望子成龙的家长,自己都不是龙。”本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期望,就算不是天经地义,至少也没什么过错吧。 可如果把这种期望,变成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和实际行动,处处去限制孩子的自由和选择,甚至演变为思想束缚和道德绑架,那么父母满满的爱心,将成为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家明的父亲,在武汉某培训教育机构的课堂上,被老师问道,假设“你”的生命还剩下10分钟时,你想对孩子说些什么。 当时他曾这样描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儿子能够比自己过的好,不过他对这个“好”解释的“支支吾吾”,含糊其辞。 也许正是由于他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迫切和坚定的要将其传递给儿子,而很少去真正地沟通和倾听儿子内在的心声,结果反倒让家明变得越来越暴躁和叛逆了。 一方面是被父亲看作人生头等大事即对上学读书的唯一渴望,另一方面却是家明想成为追求自由的流浪歌手、背包客的心愿,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成了一家人难以调和的矛盾所在。 也许,我们应该要明白,无论亲情,还是爱情和友情,爱一个人的正确方式,是尽量放低姿态,想对方之所想,忧对方之所忧,而不是不把自己所谓的“好”,强行地施加给对方。 我们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理解,才是爱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前提。经常性的沟通,彼此相互倾听,比一味地说教和盲目的爱,重要太多太多。 03 付出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和沟通才是 片子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在讲述几个“问题少年”,背后却实际上是声讨几对“问题父母”。 都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很显然,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李品宽老师在片中讲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 “做律师要拿律师资格证,开车必须要有驾照,做老师也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但为人父母是不用拿证的,就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一辈子。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学习吗?我们不缺爱,缺的是对爱的认知教育。爱的能力没有出来”。 片中案例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就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来说,无论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千万不能简单的奉行,“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教条,傻乎乎的一味付出,这样只会把原本的爱变为可能的伤害; 如果真心去爱一个人,那么你所给予的不应该是你觉得最重要的,而是对方内心需要并认可的。所以与其着急去付出,不如先懂得倾听和尊重; 其实我们从来就不缺少爱的能力,但是缺少经常性的沟通和必要的学习。营造亲密友善的家庭氛围,更是依赖于良好的沟通和持续性学习。 04 家庭教育是一面镜子三个家庭的成长之痛几乎痛得整个家庭失去好好生活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镜子,孩子这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家庭里爱的模样。 家明被 “爱”束缚了十几年,已经累积了太多的愤怒,于是行为和思想开始反向形成——爸爸要我好好学习成才,我偏不,我要当流浪歌手当背包客远离你们,出去打工证明我有能力,离开了你们我能活得很好…… 张钊说,爸爸很少笑,和妈妈在一起也是这样,从小他的父母在一起时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和他在一起时就是看电视,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看得出来,张钊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学校环境也觉得太压抑了,说要跳楼,不过是想让父母重视自己,看到自己的压抑,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抚,然而得到的是父亲不以为然、还说让他跳的回应,他对父母情感慰藉的希冀和信任逐渐破灭了,早恋只是向外寻求情感寄托和慰藉的一个必然结果。 泽清很久没有叫过妈妈了,还打妈妈。心理咨询辅导时,咨询师问泽清,“你回想和妈妈在一起时候的这些事,你会有什么感受?”泽清说,“感觉她不重视我”。泽清回忆说妈妈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很少,找一大堆借口,要么说工作很忙要么说很累,爸妈都是这样子…… 在泽清进训练营之前培训老师问为什么觉得有电视台跟拍比较好,泽清想了想说,有存在感吧!从泽清在经典的人树房绘画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心一样,泽清在家里没有存在感,他大声的呐喊,爸妈听不到,他打妈妈一下,妈妈还没反应,他极端的行为,只为引起爸妈的注意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