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开始启蒙教育之前,先想想你要让孩子拥有哪些学习习惯。养成手动查阅资料的习惯。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东西,他会想办法寻找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而不是马上来问爸爸妈妈。 同时,家长应该让孩子能在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乐趣,而不是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 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觉得“学习多么有趣啊”,而不仅仅是“学习多么重要啊”。 并且,其实学习并不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更是希望孩子能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学得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在摆弄他的玩具,孩子奶奶在和外婆聊天,屋里特别吵。我老公走进卧室一看,我居然还在全神贯注地写东西。他特别感叹,说:“这么吵你也写得进去。” 我说:“只要我认真做一件事情,谁也打扰不了我。” 我觉得这种能力挺重要的。很多同学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往往很难静下心来,有时候很远的地方一个水龙头没拧紧都能焦虑一整天。这种学习状态实在太糟糕了。 其实,如果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就不至于到了高中阶段积重难返了。
二.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学习习惯。很多爸爸妈妈觉得,我们应该专心致志地陪着孩子玩儿,或者教孩子学习知识。事实上,我们也不必非要围着孩子打转。我们完全可以做那些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展示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困难的态度、合作交流的方式等等。尤其是有些家长不善言辞,可能很难把这些有条理地讲给孩子听。但是,你做事情的过程中本身,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尤其是,你想要让孩子养成的那些习惯,你可以先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展示对这些习惯的坚持。这对家长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比如,作为语文老师,我会每天在睡前读一篇文章。声情并茂,有时候还会配点音乐。我的孩子虽然才一岁多,但慢慢地,他也开始对读书感兴趣。常常捧着他的绘本,在那里叽里呱啦地读。虽然读的啥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三.如果要教孩子古诗文,请将他带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可能很多家长常常会遇到一些爸爸妈妈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宝宝会背多少唐诗,但是,你们知道的,我是高中老师嘛。当我和班上这些高中生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没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幼时学过的诗词。 甚至,就连小学学过的东西,很多都会被遗忘。 也许有些爸爸妈妈会说,他学过的知识会忘记,可是那种对美的感受力不会丢掉呀。 很遗憾的是,大多数高中生真的没有太多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也很贫乏。 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只教给了孩子一句一句抑扬顿挫的话,对他而言,这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呀。 如果你是在登山之后和他一起背“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如果是在万亩荷田前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果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打开窗户,对孩子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这才是真正的“诗句会忘记,对美的感受力不会忘记”。 孩子在早年的时候积累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实在是太重要了。 走出去,到小区里,到田间地头,到旷野去,到诗歌描绘的情境里学习诗歌,比读任何优质的绘本都重要。 当然,我们也可以带着绘本走进大自然,让孩子比较一下,绘本上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有什么差别。
四.如果要教孩子数理化上的知识,也同样请带他去感受一下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当你的孩子正式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学校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比较功利的,基本上是考什么学什么。这也就意味着,有时候学校的教育甚至可能比较短视。 假如有一个知识,孩子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得到高分,那么学校有可能会放弃长远的探索能力的培养,而选择这种短期内容易见效的方法。毕竟,家长也更容易对孩子的高分感到满足。而不是所谓的探索力、感受力和思考力。 这也就意味着,有些事情我们可能需要自己动手去做。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多带自己的娃去各类博物馆什么的,没有条件的,多看看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多做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也是好的。 知识的世界其实很有趣,丰富多彩。很多时候,是教授知识的人把它们变得无趣了。 学习艺术的语言比学习英语更重要。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可能对英语有点魔怔,总是希望尽可能早地让孩子开始练习,将来好有纯正的伦敦腔或者美国味。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当然也很好,但如果确实家庭条件有限,达不到这个程度也不要紧。反正语言无非是个工具,稍微有点口音,不影响交流,其实也没那么糟糕。 倒是另外两门语言很重要,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美术。 这两种语言是真正可以穿越时光,让古往今来的人进行对话的。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两种语言受到的束缚是最少的。如果能够略懂这两种语言,那么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都会大有裨益。 很多人喜欢说起跑线,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觉得未必是说父母一定要有多少钱或者多么博学的知识。 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就已经是难得的福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