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有着充分的育儿经验。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提倡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式,书中主要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可以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事业成绩。被很多人奉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在这里,我根据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出以下几点作为今日分享的内容。
一、“赢了”孩子输了爱,“赢得”孩子才能成全爱!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书中指出,有时候家长为了“赢了”孩子,通常会对孩子进行羞辱甚至让孩子吃些苦头,我们错误的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的更好,却没有意识到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使孩子渐渐的变成一个“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会让他们变得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冒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培养出来的也只是“他尊”而非“自尊”。
相反,当我们主张“赢得”孩子时,我们则会运用鼓励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找到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这要求我们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并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但并不苛求完美。 但是,鼓励只是“赢得”孩子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具体该做些什么来“赢得”孩子呢?!书中作者列举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同时一定要向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我们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我们如果告诉孩子,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我们说;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此外,作者还强调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
二、爱没有条件,却有分寸!
生活中,我们家长常常希望孩子能乖巧听话、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等等等等,我们通常会以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的好差来评判孩子的对错,甚至如果孩子的表现跟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作为家长的我们还会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以为只有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才会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他们变成一个“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我们总是把“为你好”挂在嘴边,却不能及时的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是我们的认知产生了偏差。作者指出,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而没有什么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三、明确责任,不让孩子做自己的“局外人”!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有句台词:“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对于孩子而言,只有让他们尽早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学会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导权,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至于长大后成为“妈宝男”、“啃老族”。
以上便是我这次想要分享的全部,最后,我还想引用著名主持人杨澜女士说的一句话:“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养育”我们自己,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也指出,我们的性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学着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点,这样才能帮助我们通过时间和耐心成为最好的父母和最优秀的人。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