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英文绘本读图的价值和方法

已有 2558 次阅读2015-11-11 10:52 | 英文, 价值

Q

家里孩子读图刚起步,又处于指读敏感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A

指读敏感期的孩子对图会淡化,忙于看文字,会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IMG_6634.JPG


一个是对于读图价值的问题,这个是理念性的,找理论依据可以去读《幸福的种子》这类书,这是日本人写的,而西方国家图书馆90%的童书都是绘本,图画书吧更确切。


所以说东方国家包括日本也是从西方学来的这个方式,这是第一个理念,是不是认同这个图画书的价值。我以前一直说的图画书的全面营养、对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等观点,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里都有更详细的理论解释和实际示例。


然后如果解决了理念,就是方法,方法的话就是我说的理念落地的问题。西方的东西好,他们操作起来很顺利,因为孩子0岁就开始这么读图,就好比培养英文耳朵的那种模式,都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模式,所以孩子习惯,习惯了就不排斥。

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半路出家,都是原有的中文模式很成形了,所以你要中途改变,就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问题。我觉得这几个月我回国之后最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协助这些要转变的妈妈们做这些,孩子适应了指读上来就换方式一定是不行的,所以,要有缓冲和过度。


第一遍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读--这就好比我说的读英文绘本。为什么上来先用中文读图而不是先读英文,也是为了给没有英文语音基础的孩子一个缓冲和过度。


太急了孩子会害怕,孩子都需要有一个安全感,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她不知道你忽然间的转变会给她带来什么,所以他会选择逃避。我们必须理解孩子的这一点,并且尊重她,他才会配合你。


你第一遍保持他原来的状态,指读,没问题,但是接下来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改变,开始一样不要要求他去改变,而是你自己改,自己读图给自己听,可以说,我觉得这个图画得真美,然后读图最主要的还是要fun,其他的都是副产品,对孩子来讲她不管你什么想像什么逻辑,他要的就是fun。


所以,如果你读图他发现,哦,这图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好东西,他就会非常喜欢要求你一读再读,这时候你的改变目的就达到了。一本书不是就读一次,读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这样的模式会传递给孩子,他也会每次去尝试发现不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内容。


如果一直把fun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你的任何方式和方法都围绕着这点。我觉得孩子对于你的方式都会接受,开始会需要适应但是最后都能接受,因为你的方式满足了他对fun的需求。


这几关都过了后,再读的时候可能又会不同,感受整体画面的美、图画中更多的很小的细节表达的丰富的情感等等,都有更多的收获。


IMG_6635.JPG



关于《幸福的种子》这本书的一些基本观点,摘录于网上:

◎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

◎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

◎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


图画书——祝孩子一臂之力


如果光会识字,不能算会读书,那么读书究竟需要哪些能力呢?



IMG_6636.JPG



当幼儿园老师讲《一寸法师》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很专心地听故事;有的孩子却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邻座的小朋友打闹,根本没在听;也有的孩子一开始很专心,但听到一半就不知不觉被其他东西吸引了。


同样的故事内容,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什么有的孩子听得入神,有的孩子却心不在焉呢?是因为个人的特质不同吗?难道会不会读书是先天注定的吗?


其实,那是因为用心听故事的孩子,脑海中会清楚地浮现一寸法师的模样,整个故事变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上演:


一寸法师用小碗当船,用筷子当桨,顺着河流来到京城,当上公主的侍卫。有一天,他陪公主到庙里拜佛,在路上打败了妖魔,取得小金锤。小金锤实现了一寸法师的愿望,使他长大,并且娶了美丽的公主……


这些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或嘴巴,表情专注地在听故事。但事实上,他们看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脑海中的一寸法师。


IMG_6637.JPG





那么,那些无心听讲的孩子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将一寸法师的故事想象成画面,所以故事讲得再精彩,也无法帮助他们了解故事的内容,进入故事中的世界。


他们瞪大双眼,内心却看不到任何影像,自然会被眼前其他的事物吸引,或将目光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看看窗外来往的人群,或和邻座的小朋友说话、打闹。因为人不可能睁着眼睛,却不去看任何东西。


而那些中途分心的孩子可能一开始很专心地听故事,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寸法师的模样,甚至还描绘了其他细节,但是可能当老师讲到一寸法师到达“京城”时,孩子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


因为孩子不了解什么是“京城”,没有办法想象京城的样子,于是一寸法师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故事无法进行下去,就好像电影演到一半,胶卷突然出问题了,影像断断续续,无法连接,一点儿也不精彩,所以孩子自然把注意力转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了。


IMG_6638.JPG



由此判断,要想专心地听故事,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能力,将看不到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成画面,这就是一般所称的想象力(imagination)。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心”看到,而图画书与孩子的想象力,有极密切的互动关系。


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体验愈多,想象力愈丰富。图画书正好能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去体验。


譬如上述的《一寸法师》,如果我们先把故事编绘成图画书,给那些无心听讲的孩子们看,结果又会怎样呢?他们应该会轻松地从头听到尾,并且完全了解故事的内容。

他们虽然没有能力想象故事的画面,但是可以通过图画书的插画知道一寸法师的模样;当故事的舞台随着情节的发展改变时,另一幅新的插画又能帮助孩子看清原本模糊不清的影像。借助插画,孩子可以在心中自行勾勒故事的情境,获得崭新的体验。


品味、勾描过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孩子才有足够的能力想象并理解未知的事物。在脑海中描绘过《一寸法师》的孩子,在听到《香久姑娘》的故事时,自然会拿《一寸法师》为蓝本来想象《香久姑娘)的世界,在脑海中形成新的影像。


IMG_6639.JPG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所以图画书的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插画的品质会左右孩子想象力的品质。


如果插画的品质精良,具有艺术价值,那么孩子脑海中的影像想必也十分优美;相反,在孩子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一些乏善可陈的画面。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能决定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还是贫瘠。


如果孩子经常接触二流、三流,或是刻板、僵硬的插画,那么他只能凭着这些画面去想象,去观察事物,当然也只能勾勒出类似的影像。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


等孩子进入小学,再来谈读书的问题,就太迟了。幼儿时期培养的丰富的想象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石,而制作精良的图画书,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来源:安妮鲜花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