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性教育何时正常化
时间:2013-06-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338次

刘莎莎依然记得小时候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时那份伤心,她得到的回答和那个年代很多孩子一样——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并不是家长有意骗人,只是他们想用类似的故事避免讨论性知识的尴尬。

34岁的刘莎莎回忆道:“当时知道我的‘身世’后觉得很吃惊,也很羞愧。后来父母一训斥我,我就想离家出走去找亲生父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知道这只是父母的一种回避手段。

今天,作为4岁女孩的妈妈,她不希望女儿经受同样的痛苦和忧虑。“我在书里看到,哄孩子说他们是被遗弃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会用浅显但科学的方式告诉她,她是父母的爱情结晶。我乐于让女儿在学校接受适当的性教育,即使她年龄还小。”

但让刘女士这样的开明父母感到失望的是,性教育在学校里仍是一个禁忌话题。教育部前不久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然涵盖儿童的语言、健康等方方面面,但毫不意外地仍对性教育只字不提。但不少家长表示,幼儿的“性问题”其实真不少,怎么解答让家长们很头疼。

●读者发问:《指南》为何独缺“性教育”?

“这份《指南》关注了孩子的健康、语言、科学等多个方面,偏偏没有涉及儿童的性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市委机关幼儿园副园长艾小静指出,对于家长和不少幼儿园老师来说,3-6岁儿童性教育该如何进行,有哪些误区,教育时如何把握度,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指南》里只字未提,由不得让人感到有些许“缺憾”。

“在幼儿园课程中,有关孩子性教育的内容几乎没有。只有当孩子们上厕所时,老师会让女生先去,等女生回来了男生再去。有的男生会问:“为什么呀?”一名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有这样的好奇心,但目前的课程中没有这样的内容。“一些年轻的幼儿教师无法把握教育的度,《指南》里若能给出一些可操作建议就解燃眉之急了。”

记者随后详细翻查,发现教育部发布的这份长达47页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确没有单独章节介绍儿童“性教育”,只在零星的渗透有关性教育的建议。例如在“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一节,提到“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家长苦恼:幼儿“性问题”真不少

市民王女士最近很是头疼,“女儿才上中班,竟然对班上的一个小男生很‘迷恋’。她经常会往小书包里塞一些好吃的,说到幼儿园送给那个男孩吃,还时不时地邀请男孩到我家来玩。有一天,女儿很认真地说,要和那个男孩结婚……孩子这么早‘开窍’,以后不会早恋吧?”

另一位幼儿家长曹女士更郁闷:女儿上幼儿园小班,至今还不会“上厕所”,不管穿什么衣服,想小便了,直接站着解决。她没办法,只好天天给孩子“表演”女生如何上厕所,可孩子坚持不了几次,又我行我素。

●幼儿园:谈性——左右无所适从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4岁开始,便会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产生好奇。因此,该年龄段的幼儿常会提出一些让人难以启齿或始料未及的性话题。就连有着多年教龄的幼儿园王老师也坦言,她也经历过“谈性色变”的阶段。

王老师介绍,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不再回避儿童的性教育,但在幼儿教育的常规课程中,与“性”相关的内容篇幅较小,更多的是侧重于孩子的“性别教育”,这也导致部分年轻教师难以把握性教育的尺度。

有老师认为,《指南》中缺少明确的“幼儿性教育”话题,主要的考虑是担心敏感字眼的出现,反而会引起家长的过度关注与紧张,造成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由于目前幼儿教师以女性居多,这样的现状对于幼儿的性教育与性启蒙而言,十分不利。

●教育现状:早期性启蒙——或多或少有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幼儿园里大多没有开展“性教育”,大多是在日常教育中渗透一些性别教育。邯郸市委机关幼儿园副园长艾小静告诉记者,国内相关专家研究发现,6岁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也可能是《指南》没有提及相关内容的原因。

那么,幼儿园应该怎样把握早期性启蒙教育的尺度?如何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呢?以市委机关幼儿园为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一些铺垫的教育内容,如教育孩子们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要孩子们知道保护自己,不跟陌生人走;了解男孩和女孩不一样,上厕所,男生女生要分开;日常生活中鼓励男孩勇敢、坚强等等。艾小静认为,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性别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活动,都可划为早期性启蒙的范畴。

幼儿园老师赵敏认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他们常常好奇地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能大胆地正面回答,要么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训斥和打骂孩子。这极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