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家庭现状:孩子难以感受“藏起来的爱”
时间:2020-09-15
来源:爱贝亲子网
作者:Henna
点击:167次
前段时间《以家人之名》非常火,尤其是前期,获得了网上众多网友的赞美和好评!但是后期不知道编剧还是导演改的原因,后期的剧情发展好像不是有很多人满意。该剧讲述的是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逐渐治愈内心的伤痛,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
三个家庭、三个孩子(主人公)、三种不同的父母。
这部剧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方式和表达的感情,似乎和父母所认为的并不一样。
在这部剧里,不少观众都特别羡慕李爸和女儿尖尖的互动。楼板隔音差,新搬来的楼上邻居总是在吵架。有一回,尖尖被楼上摔东西的声响吓了一跳,忍不住皱眉:“怎么天天吵架”。爸爸幽默回应:“他哪天会不会把这楼板砸漏了呢,掉咱们家来了。”父女俩相对而笑,一个小小的玩笑,轻而易举的驱散了尖尖的恐惧。
有爸爸在,就有安心。
前一秒在和尖尖说话,后一秒电话响了,李爸没有急着过去,而是认真的和尖尖说完话,才去接电话。尖尖妈妈去世了,李爸告诉她,妈妈是去海上当仙女了,很多年后他们会团聚。尖尖问什么时候,李爸想了想:“等小尖尖变成罗锅老奶奶的时候”,尖尖听后大开脑洞,父女俩玩起了老奶奶卖豆花的游戏,一扫之前的沉闷。
李爸总能及时看到尖尖的情绪,认真的回应。
这份用心,给与尖尖勇气和力量,心里有爱的孩子,也能把这份温暖和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而其他两个孩子贺子秋和凌霄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呢?
贺子秋的母亲贺梅离婚后发现怀孕了。自己拉扯带孩子,后来却发生意外要坐牢,因此忍痛把孩子“丢下”。然后,李海潮抚养了贺子秋,和李尖尖一起长大,再后来被父亲威逼利诱带出国,受了很多苦,但是依旧顽强努力地谋生,最后回到了李爸身边,成为了一家人。
一开始他怨恨妈妈丢下他(其实贺梅坐了牢),温暖如他也是心怀怨气的,长大后他再次见到贺梅,委屈地赌着气说,你小时候没养我,你老了我也不会养你。后来贺梅知道贺子秋的出国时生活情况后,大骂了前夫,并要求前夫打钱给孩子。
贺子秋是不幸的,可是我们都可以看得出,妈妈贺梅把他教得很好,妈妈也很爱他,所以即使妈妈离开之后,从小到大,他一直是懂事、温暖、坚强、勇敢的,他渴望爱。
而凌霄的家庭则又是一个模样。妹妹的意外去世,让凌霄一直活在愧疚、恐惧有的噩梦中。母亲陈婷时而暴躁时而冷漠、父亲的逃避、不作为,让这个家总是处于争吵和压抑中,尤其是这一切都是当着凌霄的面发生的。继而,母亲离婚,当着孩子的面说不要他了,把凌霄给了“李尖尖”......
凌霄或许才是这三个家庭里最不幸的,母亲把妹妹死亡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父亲忙于工作不懂得照顾孩子,他只能一个人静静熬过所有噩梦的深夜,他冷漠、孤僻,没有人帮他。爸爸也很爱他,可是他却不懂得表达。幸好,后来遇到了李尖尖和贺子秋,他才有些好转。
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爱的,可是他们总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孩子推远。
《心狠的爸爸》中,儿子一直觉得爸爸讨厌他。他四岁时候一个人进学校,看着其他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牵着,忍不住回头张望,却发现父亲根本没给他一点关注;他和妈妈一起搭城堡,弹吉他,爸爸永远都是坐在一旁看报纸,不闻不问,仿佛他不存在;他兴高采烈的告诉妈妈自己设计的衣服卖出去了,爸爸却泼来冷水:“先多卖点再来说吧”。
爸爸讨厌他吗?
并不是,爸爸很爱很爱他。
他会在儿子搭城堡睡着之后温柔的抱他回房,买下儿子设计的衣服给他捧场,他用相机偷偷记录下儿子每一个瞬间……他希望儿子学会坚强,所以总是冷漠以对。片尾儿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泪流满面。
这泪水,感动于父亲的默默付出,可有没有一些,是这么多年一直以为不被父亲所爱的委屈?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爱的箱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互动,箱子就是空的,十几年“不被爱”的空白,空荡的内心又该如何填补?
有人说: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陪伴孩子,不是说坐在那里,当一个人形玩偶。在孩子看来,父母看见他的情绪,回应他的言行,他才能感受到家庭的爱。
著名的“静止脸实验”研究也在警示我们: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那段时间里,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孩子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对孩子来说,被父母无视的感觉,就像被抛弃,恐怖无比。
我们常说父母不要缺席孩子的童年,不缺席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心灵的成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剩下的唯有深深的挫败。我们总觉得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孩子,却不知道,心与心的交流,对一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需要和父母的情感互动,爱会流动的家里,温暖是孩子一生的底色。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
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从幼儿时期就需要体验到与父母的温暖、亲密和持续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获得满意和享受。每一次你认真的回应,对孩子来说都是“我值得被爱”的证明。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被看见。看见即接纳,看见即重视,看见即认同。父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他的爱,让他们相信自己,认可自己,他们的内心才会强大,才会健康成长。
我们不能仅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还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是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我的爱了?
爱,需要回应,孩子才能感受到。不要让你的“爱”委屈了孩子,给孩子留下“没有爱的童年”。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相关书籍团购推荐:
更多儿童教育经验分享可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共同探讨交流~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