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都是骗人的为什么还要讲给孩子听?
时间:2019-12-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213次
傅首尔:“丑小鸭不会变成白天鹅,它经过努力只能变成丑大鸭。”儿子:“妈妈,它不用努力也会变成丑大鸭,你别想骗我努力。”《奇葩说》第六季中傅首尔的强势回归,让许多人翘首企盼,她引用和儿子的经典对白让观众爆笑不已。网友们大呼:怼二代果然更强!最新一期中辩题为“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故事是假的?”站在反方的傅首尔言辞犀利反驳了正方三个辩手的观点,还引出了三个经典的育儿法宝,值得爸爸妈妈在育儿过程中借鉴。
“对孩子的智力要有基本的信心”
成人往往觉得孩子好骗,其实孩子容易上当只是阅历不够,并不是智商余额不足。“幼稚是个带有年龄偏见色彩词语,这个词常常是从大人身上看到的。小孩子可能会有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和积极的想法,拓宽了可能性的疆界,大人中还有多少人会有这种想法并相信它的可能性?我们小孩对完美依然抱有希望,因为要将任何想法变成现实,你首先要心存梦想。不要让孩子变成你们这样的大人,而是比你们强的人。”你能想象这是出自一个12岁孩子的思考吗?而且还是站在全世界著名的TED舞台上的演讲。
3岁开始阅读各种书籍,4岁写作,8岁出版了12万字的故事集《飞扬的手指》;10岁成为风靡全美的演讲家,她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个小女孩叫邹奇奇,她以孩子纯粹视角的演讲,让许多成人开始反思:用自己的世界观去教育孩子真的对吗?孩子的智商,并不一定成人就能衡量。来看看作家詹姆斯四个女儿的日常,感受一下孩子的智商。孩子秒杀成人智商,还能让你无言以对。
伊能静曾说起跟儿子哈利的第一次吵架:儿子想学剪辑,而伊能静想让他学编剧。哈利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伊能静听完,像被敲了一棒子。成年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视角本就和大人不一样,TA们的智商并不低,也会独立思索这个世界。
教育的本质不是要把孩子养成另一个自己,而是用一棵树撼动另一颗树。对孩子智力给予充分的信任,请相信,你给孩子一个杠杆,孩子能撬动整个地球。
“亲子时间太多了,我们需要闭嘴时间”
父母永远不嫌自己对孩子的话多,你有没有经常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几句话?前几日我带着女儿去表姐家做客,中午吃个饭的时间,表姐大部分的精力耗费在了5岁儿子身上:你洗手了吗?跟你说过多少遍,饭前要洗手,不洗就拿东西吃?你的玩具怎么在客厅的茶几上呢,每次都和你说书架玩具都要整整齐齐的。要饭后半个小时以后再吃水果,你怎么可以现在就吃?说了多少遍,你怎么就记不住?
表姐一边忙着招呼我们,一边不停地叨叨,语言像是被机械化的复读机一样,不停地循环往复。而孩子起初张了几次口想说话都被妈妈打断,嘴巴委屈地撇了一撇,强忍着眼泪,转身进了卧室。女儿示意我,她要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女儿说:“妈妈,其实今天弟弟吃饭之前洗过手,我亲眼看到的。客厅茶几上的玩具是他们家的邻居小孩儿来玩时放在那里的,还没来得及收走。其实吃水果时早就过了半个小时了。我让弟弟找妈妈解释,弟弟说,没用的。即使今天告诉了妈妈,没过多长时间,妈妈一样会唠叨。而且妈妈不愿意听他说,他宁愿一个人呆在卧室,也不愿意和妈妈一起说话。
甚至有时候特别想离家出走。”我大吃一惊,5岁的孩子想离家出走,他的心里憋了多大的委屈?喋喋不休的唠叨是父母向孩子单方面传递自己的想法。那些无营养的机械话像压在孩子心头的一块石头,不知哪一句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指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就属于“超限效应”典型表现,往往造成孩子失去倾听的耐心、自尊心受挫、逆反心理等。
父母学会闭嘴,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教育的冷暴力,有时,给彼此空间、时间,是为了彼此都能更好地成长。
“不要快进孩子的成长”
孩子成长的路上,往往父母很焦虑。2008年奥运会上,一首《歌唱祖国》让9岁林妙可家喻户晓。10岁出演了新版《红楼梦》,12岁登上了央视春晚。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她会星途灿烂时,她的人生像是按下了暂停键:接连落榜北影、中戏、上戏和中央音乐学院。一手好牌为何会被打得稀烂?看看林妙可父母是怎么做到的:
从奥运会的“一唱成名”后,林妙可的父母就裹挟着林妙可奔波在各种名利场。参演电影电视剧、出演广告、代言产品.....林妙可的时间都用在了镁光灯下,她的演技和歌声却不见有任何的进步。演员濮存晰曾当面劝诫道:“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真的像个孩子一样,去上学,去成长。”忠言逆耳利于行,林妙可的父母却把这句话当成了耳旁风,继续让孩子奔波在商业的路上。近年对林妙可的批评层出不群,要么批她耍大牌、要么批她没素养,接连的落榜,更成了网友“群嘲”的对象。父母的急功近利成了孩子成长最大的绊脚石。
有一次约朋友带孩子一起去春游,我们在她家门口等了30分钟仍然不见母子的踪影,我急躁躁地敲开门,刚要大呼小叫,朋友却把手堵在嘴上,叫我不要出声。
她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看着孩子,她的儿子正坐在地上慢慢地系鞋带。一次、二次、三次······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系错,再回头重新系。十几分钟后,孩子终于歪歪扭扭地系好了鞋带,眼睛里闪着光冲着妈妈叫到:“妈妈,我终于会系鞋带了。”朋友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事后,朋友说:“用40分钟去等待孩子学会系鞋带,对我们的一生来说,并不漫长。但等待孩子慢慢长大,对他来说很重要。”
快进孩子成长,实质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父母很容易将成年人对生活的焦虑嫁接到孩子的身上。孩子3岁,你想让他掌握5岁的技能;孩子8岁,你想让他学会12岁的本领。揠苗助长,总是得不偿失。教育子女需要一颗淡泊的心。不对孩子有任何期盼,尊重孩子,总是正面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相信孩子的智力,因为父母也是从不断的试错中长大;
教育中学会闭嘴,因为学会倾听孩子比唠叨更加重要;不快进孩子成长,因为每个孩子进步的时区都不一样。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都想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愿你在育儿的路上持有这三件“法宝”,带着孩子一起“乘风破浪”。愿你成为孩子眼中最棒的父母!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