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时间:2017-04-01
来源:爱贝亲子网

作者:Bonny
点击:171次

在目前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学校仍十分强调智育,孩子的认知发展是父母最关切的了。为了让你更清楚孩子的小脑袋里到底在忙些什么,我们会详细地说明童书如何引动这种认知能力,希望让你能更从更多角度,学会欣赏孩子的思考力。

 

观察力

1、你如果和孩子一起读《十四只老鼠》系列故事,你会很讶异于孩子享受细节的敏锐及乐趣。
这系列的无字图画书,包括了“大搬家”、“去郊游”等不同情节,孩子们不但找到自己最喜爱的角色(常常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有一个常常不小心尿裤子的小女孩,最喜爱的就是那只爱尿床、包着小尿裤的老鼠,还能追踪情节的进展、人物的表情,靠的就是孩子们观察图画中的各种细节,把这些细节综合成一条故事线。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父母与孩子共读时就可以将“观察”变成一项活动,让孩子注意细节,或者就说:每一只老鼠的手上拿的是什么呀?那土地为什么很硬呀?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这是什么时候呀?……
 
2、洞洞类的书也提供了观察的机会。孩子们喜欢玩捉迷藏,用一个小眼睛透过小洞“偷看”的惊喜游戏。像《好饿的毛毛虫》一书中有一只非常饿的毛毛虫,它从星期一吃到星期六,一天吃的比一天多,终于变成一个胖蛹,最后成为一只漂亮的蝴蝶。
每一天它吃的东西的正中间会有一个小洞,孩子总喜欢用手去摸它们,而且透过那些洞,偷窥下面将会有什么。换句话说,孩子可以观察可见的部分来推测全体。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当亲子共读非洞洞类书时,亦可利用这种技巧。比方说,念到一本有关家畜的图画书时,父母利用中间割了一个洞的白纸,将白纸覆盖在图画上,让孩子先经由这个可观察的部分,推测全体是什么。
 
组织能力
1、让孩子练习将脑中零零散散的印象,组成具有来龙去脉的完成事件,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就是童书。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在《阿利的红斗篷》中,将红斗篷的来源,由春天剪羊毛,洗、刷直羊毛,毛又纺成纱,然后摘果子做成染料……一直到阿利将纱纺成布,再缝制红斗篷穿在身上,做了完整的介绍。在父母与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可请孩子利用每一页的图片,依顺序作故事回顾。或者,将图片影印后剪下,散置一旁,让孩子与你共同利用剪下的图片,重组故事的情节。
 
2、有一本最佳的性教育教材《我从哪里来》,介绍了男生与女生的不同,也用图解的方式,一连串地告诉小读者,胎儿从第一个月到第十个月的生长情形。
这本书解开了孩子的好奇,也提供了孩子了解“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当孩子利用图片,或者利用在脑中的印象说明前后始末时,“组织”的练习自然而然地进行,因为长大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慢慢往前的,不能随心所欲。
有时候,可以请孩子画出部分情节,但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一天内画完全部情节。每天画不同的部分,当作品完成后,妈妈可以边说边把文字填在孩子的画旁,然后订成一本“自己的书”,让孩子体会作者组织故事的经过。
 
分类能力
在《火车快跑》一书里,每一页介绍给孩子一种颜色、式样的火车车箱,而且当这些不同颜色的车箱连结在一起,又飞奔而去的时候,竟成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车厢。这书里面,虽然用了“部分与全体”的颜色原理,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儿童认识不同颜色、式样是隶属于不同的种类。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在与孩子共读《火车快跑》这类分类性质的书时,父母可利用延伸的分类活动来加强孩子对书中分类项目的认识和体验。比如说在读完《火车快跑》后,父母可将孩子的玩具小汽车拿出来(可以用色纸剪出各种火车;也可以拿积木充当火车车箱),让孩子照着书中的指示排出,或者把同样颜色的各自堆成一排。这时候孩子可能还会利用分类,自创出另一种游戏,比方说停车场的停车规定等等。

学字词的能力
带有情节的故事书,或者具有说明性质的书,字与字间呈现相依的关系。“我是学生”与“我学唱歌”,这两句话中的“学”字,很明显的,因为前后接的字词词性不同,前者表示是一种身份,后者指的是“做”这个动词,用法截然不同!孩子从有相依关系的整体(整句话、整段意思、全文)中看到或听到新字与新词,他们会懂得什么时候用,而且怎么用。
这点对于了解字词的涵义,以及能正确且漂亮地用出来是很重要的。再者,这可以建立孩子对阅读的正确观念:阅读,其实是了解意思,而不只是认得自己念得出来就好了。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卖帽子》一书,写的是帽商顶着各种颜色的帽子,沿街叫卖。走累了,在大街旁打盹,没想到一觉醒来,除了一顶帽子外,其余全给树上的猴子拿走了!他气得跺脚,握拳,猴子也跟着跺脚、握拳,最后他气极将帽子往地上一丢,好模仿的猴子也把帽子全丢下来。
书中,有很多重复的情节与段落,有助于孩子们学会新字词。在亲子共读时别忘了,在这些重复的地方,你可以停下来,让孩子接下一句,让他有充分的参与感及练习运用。

预测能力
 
“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找寻,是预测能力的最基本表现,这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而且是从已知的线索中,推定可能结果的思考过程。
运用童书为媒介,让孩子练习“如何从上文已有的线索中,求得可能的下文”,能推动着孩子去思考、练习、再思考,也为解决问题的专注力、寻求解决策略的培养上,做了最好的起步工作。
共读时,如何自然让孩子参与预测练习呢?
 
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各种思考力
《阿力与发条老鼠》一书中,作者说到,有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非常羡慕一只深受小孩眷宠的发条老鼠,而且他们成为好朋友。于是他希望魔术师帮忙,将他变成发条老鼠。但是魔术师需要一块紫色的小圆石才能作法,于是老鼠就急着到处找。就在找小圆石的过程中,他发现他的好友发条老鼠,因为主人有了新玩具,而被弃置一旁。
 
这时,他也找到了小圆石。当父母念到魔术师问老鼠想变成什么的一刹那,可先停下来,让孩子想想、猜猜看:阿力想变成什么?让孩子练习从上文的线索中预测答案,然后再与孩子分享作者讲的是什么。
 
在情节悬宕处,让孩子预测,然后说明作者原文的目的,并不在看孩子猜对了没,重点在于:让孩子练习当一个“读者”,必须从已有的线索中思考,而不是自己心中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所以在做这类活动时,父母的对话不能出现“不对!你说错了”等字眼,而必须用“刚才我们讲到……所以可能……”等鼓励孩子串联上文消息的话语,才能达到目的。
 
年幼的孩子,可通过情节重复类的童书,让他们练习这种能力。像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就是一例。大野狼为了想吃三只小猪,到他们的门前敲门,而且想以大口气吹倒他们各自的房子。
 
由于大野狼到三家门前敲门、说话、吹起方式都一样,当父母读完第一只小猪与野狼过招的情节,讲到了第二只、第三只小猪 时,就可适时地停下,让孩子参与:大野狼做什么?说什么?于是他就……用这样的方式共同完成共度,渐渐引导孩子进入“读者”身份,学者寻找线索,得到推论。
 
相关链接: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