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奢侈童装,究竟满足了谁的虚荣?
时间:2015-08-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80次

日前,在北京某大商厦中,“80后”妈妈王欣正在给3岁的女儿选购衣服。她告诉记者:“《爸爸去哪儿》节目里王诗龄的穿衣风格我很喜欢,想给女儿买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过春节穿。”

 
毫无疑问,《爸爸去哪儿》是近期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人们除了关注节目中的亲子关系之外,几位明星小朋友的穿着打扮也成了众多妈妈级观众的研究对象。眼尖的网友指出,节目中有的小明星衣着皆出自各种一线品牌。她的父母亲也毫不讳言自己对奢侈品牌童装的认同,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喜欢给孩子购买各大品牌的衣物。

时尚父母催生“潮童”经济
 
在十几年前,不会有多少人给孩子买上千元一件的衣服,因为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多久就小了,太不划算。如今,随着越来越多“80后”“90后”加入父母行列,这些新时代的父母对服装品牌和品质的追求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其结果是,孩子成为父母喜好投影的一面镜子。这不单单是一个“节目周边效应”,童装在时尚圈中正在逐渐崛起,各大奢侈品牌纷纷推出儿童款式,一些家长舍得花大价钱给孩子买衣服,只为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看起来很时髦。
 
据统计,2012年中国童装消费市场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城市中3个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一个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这其中,富裕家庭正在成为这些消费的主力。预计到2015年,中国城市富裕家庭将超过440万,这些富裕家庭将“培养”出一大批新生代奢侈品消费者。
 
现在,商场里儿童专柜面积越来越大,童装档次、品质越来越好,这一切都说明父母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化,时髦的父母打扮孩子越来越用心。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设了童装专柜,推出儿童款式,像Armani Junior、KP等国际大牌均有童装专区。在Armani童装专柜,该品牌的一件外套售价达4700多元,一款毛线帽子800多元,和那些小明星同款的衣服多则四五千元,少则五六百元。
 
给孩子买奢侈童装,究竟满足了谁的虚荣?
 
“在节目中看到郭涛的儿子穿的冲锋服很好看,我过来也想给儿子买一件。”正在逛品牌童装店的方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节目或杂志上看到一些小明星的服装搭配,有喜欢的会照样买来打扮儿子。她觉得这样穿出去孩子很光鲜亮丽,自己心里也很自豪。另外,她觉得这样也很方便,有目标直接购买,省得逛来逛去难选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购物的妈妈,她们都表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会适当地给孩子购买时尚的衣服。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刚给女儿花3000元买了件羽绒服,还看中了一件4000多元的小风衣。她表示:“我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这有什么不对吗?”吴女士更是坦言:“小摊上的童装倒是便宜,30元就能买一套,但那也太虐待宝宝了。”她刚为孩子买了一条2000多元的裙子,“孩子上的是重点幼儿园,不能比别人差呀。”
 
对于大多数经济条件不错的妈妈们来说,从时尚角度说,孩子就是她们的“芭比娃娃”。她们希望看到自己的时尚品位在孩子身上延伸。从保护孩子角度说,她们认为孩子服装价钱都这么贵了,穿上一定是最安全的。
 
然而,她们不知道吗?部分奢侈童装光鲜外表下存在安全隐患呀。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1~5月我国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的进口儿童用品146批次,多达10.98万件,GAP、Gucci、H&M、Mothercare、孩之宝等16个知名国际洋品牌被点名。其中,进口婴幼儿服装的不合格批次最多,有130批次,甲醛超标、ph值不符合、色牢度、夹杂物超标,纤维成分与标志不符是主要问题,涉及多个奢侈品品牌,原产地来自西班牙、印尼、印度、韩国、日本等。
 
部分消费者盲目偏好进口产品,通过“海淘”或者代购国外婴童用品,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其实暗藏隐患。因为这部分产品没有经过正规的进口检验、报关程序,质量难以保证。在选购商品时,消费者不宜盲目崇洋,洋品牌并非一定等于高质量,花高价通过网络代购国外产品更得不偿失,存在安全隐患。
 
理智消费,安全最重要
 
事实上,只给孩子购买名牌的家长毕竟不多,绝大多数妈妈还是能够保持理性消费的。她们在看中品牌的同时更在乎孩子使用后的安全和健康。
 
在纺织行业工作的刘女士表示:“父母们不要小瞧宝宝服装产品标签上那些小字,一定要仔细了解,再判断是否能买给孩子穿。看到标有A类婴幼儿用品的字样,才能够放心。”《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将纺织品分为三大类:要求最严格的A类:婴幼儿用品,主要是指24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使用的纺织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中A类服装标准中要求甲醛含量不能大于20mg/kg,而B、C类服装标准所允许的甲醛含量可以比A类高出3倍、5倍、15倍之多。
 
让孩子穿奢侈品并不一定是真爱了孩子
 
“70后”妈妈乐言认为,家长给孩子买昂贵的衣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孩子穿名牌,出发点是攀比、显摆,这种情况很可怕;另一种是,家长的关注点并不在名牌外在的特殊含义,只是因为这个品牌的衣服质量好,孩子穿着舒服,仅此而已,只要家庭条件允许,无可厚非。不过她表示,小时候妈妈亲手给做的花裙子,奶奶一针一线缝制的小布鞋,是她所穿过的最舒适最温情的衣物。“那时候,几块钱就能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衣服中不仅有妈妈的智慧,更饱含爱的深情,这是再大牌的衣服也给不了你的。”
 
对于这个问题,有心理学家非常认同。他表示,现在有些家长因为不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会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吃、最好的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最大的爱护,其实恰恰相反。最好的爱不等于是最好的物质享受,相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珍惜、忍让、坚强、分享,这些品质都不是在一个极端富饶的物质条件下可以自然形成的。
 
“作为父母,都想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但不要过分追求名牌,让孩子养成奢侈的消费观对他今后的成长不好。”教育心理咨询专家王老师表示,家长们不要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过早影响到孩子,物质上的奢侈只能给孩子带来暂时的快乐,而家长对孩子这种快乐的追求会让孩子养成攀比爱慕虚荣的坏习惯。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是小伙伴的陪伴,是对其成长的关注与鼓励。
 
“我们应该给孩子制造一种感觉,好东西我们喜欢,但要一点一点积累财富,然后再分析是否有必要买。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爱是无原则的,没有情感积累过程。太容易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用物质作为诱惑是危险的。”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