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刚入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时间:2014-05-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302次
孩子入园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自理能力的,进入幼儿园很多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比如说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等等,所以,家长在培养入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非常有必要了。
每年9月都有一批适龄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每到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自家孩子进入幼儿园会不习惯、生病。那么,在入园以前家长需做好哪些准备呢?
初步体验助孩子克服恐惧
专家指出,1~3岁的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事物时,他们往往从亲人的面孔上寻找表情和动作的信息,然后决定他们的行动。
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专家表示,要想让孩子入园时一点恐惧情绪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家长及早开始给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则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开办了亲子班,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去参加这些亲子班,让孩子逐渐习惯幼儿园的环境和幼儿园的老师,看看大哥哥、大姐姐如何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生活和游戏,因为“榜样”对于这么大的孩子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平时要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就应该上幼儿园了。还要经常讲述幼儿园里快乐、有趣的事情,以及妈妈是多么喜欢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对老师的信任感。
家长也可有意识地提前结识一两个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请进家里或者去他家做客,让孩子一起玩,互相熟悉起来,当孩子去幼儿园后看到几个熟识的小朋友有助于减轻恐惧情绪。
教会孩子基本生活自理技能
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在家容易受到过度照顾,家长常常越俎代庖,这样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专家提醒,在进入幼儿园前的这几个月里,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本领。
这些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会穿、脱简单的衣物、能穿脱简单的鞋、学会独立睡觉。教会孩子向老师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的要求、主动要水喝等,最好学会独立吃饭。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一天生活。提前做好如厕训练,学会自己大小便,并学会请求老师的帮助。
另外,家长还担心孩子上幼儿园后会经常感冒。专家指出,孩子上幼儿园经常感冒,一个是因为幼儿园内生活规律与家中差别较大。比如家中大人会主动给孩 子送水喝,甚至追着孩子喂水,而幼儿园除了定时送水,主要靠孩子自己找水喝。为了缩小家中与幼儿园的差别,家长应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在家尽可能模拟。 家长还要教孩子何时增加衣服,何时减少衣服,这样可以避免出大汗,大汗后容易感冒。准备越充分,孩子越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入园后家长也需守规则
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对刚入园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按时送园,准时接回。一路上要积极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在言谈笑语中家长要流露出对老 师的喜爱和信任,让孩子逐渐喜爱上幼儿园,相信老师也像妈妈一样爱他。切忌不要追问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饱不饱?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老师批评你了吗?
家长还要为宝宝准备一份简历,将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需要关注的方面写在其中,入园时交给老师,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宝宝,有利于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妨让孩子上幼儿园时带上一件他最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感情有所依附。
根据幼儿园的要求为孩子准备一套衣裤和一双鞋,以防孩子弄脏衣物能及时更换。男孩子的裤子不要选择前开口带拉锁的,女孩子最好少穿裙子(防止运动不便),凉鞋最好不要选择系带子、漏脚趾的鞋子。孩子的衣物不要选择装饰品太多的,尤其是带有挂钩或者带子的衣裤。
另外,家长要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表现,做到园内外对孩子教育一致。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