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14年上海市五校初三联合调研测试数学卷
时间:2014-05-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648次
2014年上海市五校初三联合调研测试数学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B) ; (C) ; (D) .
2.某机构对30万人的调查显示,沉迷于手机上网的初中生大约占7%,则这部分沉迷于手机上网的初中生人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B) ; (C) ; (D) .
3.图1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某校在五个班级中对认识它的人数进行了调查,结果为(单位:人):30,31,27,26,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7; (B)29; (C)30; (D)31.
4.若一个正九边形的边长为a,则这个正九边形的半径是
(A) ; (B) ; (C) ; (D) .
5.下列命题:
① 若 , ,则 ; ② 若 ∥ , ∥ ,则 ∥ ;
③ 若 ,则 或 ; ④ 若 与 是互为相反向量,则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2,在△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联结BD,给出下列条件:
① ∠ABD =∠ACB; ② ;
③ ; ④ .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D∽△ACB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 的平方根等于 ▲ .
8.已知函数 ,那么 ▲ .
9.点 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1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11.两位同学在描述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甲同学说:“从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向x轴、y轴作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2014.”乙同学说:“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与直线 有两个交点.”你认为这两位同学所描述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抛物线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
13.在植树节当天,某校一个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参加植树造林活动,10个小组植树的株数见下表:
植树株数(株) 5 6 7
小组个数 3 4 3
则这10个小组植树株数的方差是 ▲ .
14.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7,圆心距为d,若两圆相离,则d的取值范围是 ▲ .
15.如图3,一座拦河大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AD∥BC,∠B = 90°,AD = 6米,坡面CD的坡度 ,且BC = CD,那么拦河大坝的高是 ▲ 米.
16.定义:若自然数n使得三个数的加法运算“ ”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连加进位数”.例如,2不是“连加进位数”,因为 不产生进位现象;4是“连加进位数”,因为 产生进位现象;51是“连加进位数”,因为 产生进位现象.如果从0,1,…,99这100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那么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是 ▲ .
17.如图4,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在一个半径为2的圆上,顶点C、D在该圆内.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D第一次落在圆上时,点C运动的路线长为 ▲ .
18.在△ABC中,∠A = 30°,AB = m,CD是边AB上的中线,将△ACD沿C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ECD,若△ECD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则△ABC的面积为 ▲ (用m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9.(本题满分10分)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0.(本题满分10分)
解方程组:
21.(本题满分10分)
如图5所示,一测量小组发现8米高旗杆DE的影子EF落在了包含一圆弧形小桥在内的路上,于是他们开展了测算小桥所在圆的半径的活动.小张身高1.6米,测得其影长为2.4米,同时测得EG的长为3米,HF的长为1米,测得拱高(弧GH的中点到弦GH的距离,即MN的长)为2米,求小桥所在圆的半径.
22.(本题满分10分,其中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3分)
如图6,某商场有一双向运行的自动扶梯,扶梯上行和下行的速度保持不变且相同,甲、乙两人同时站上了此扶梯的上行和下行端,甲站上上行扶梯的同时又以0.8m s的速度往上跑,乙站上下行扶梯后则站立不动随扶梯下行,两人在途中相遇,甲到达扶梯顶端后立即乘坐下行扶梯,同时以0.8m s的速度往下跑,而乙到达底端后则在原地等候甲.图7中线段OB、AB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在乘坐扶梯过程中,离扶梯底端的路程y(m)与所用时间x(s)之间的部分函数关系,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B的坐标;
(2)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乙到达扶梯底端后,还需等待多长时间,甲才到达扶梯底端?
相关下载: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