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并不是唯一惩罚方式
时间:2014-04-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348次

体罚孩子在中国显然是及其常见的行为,父母希望能过通过体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以此为戒。如果真能这样体罚也不为过,尽管方式比不是最正确的,但也达到了效果。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体罚并不是最好能让孩子意识到并且改正自己错误的最好方式。

 
不提倡体罚孩子不代表不惩罚孩子,孩子往往会有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家长通常会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对孩子斥责,甚至体罚,我们在选择惩罚孩子的时候是否应该想想:这样是否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惩罚是不是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等等。
 
 
体罚不是唯一惩罚方式
 
 
 
家长惩罚孩子的原则
 
事不对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做错了什么才受惩罚,并告诉他正确的行为;
 
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罚孩子要审慎,不能造成身心伤害,切忌在盛怒之下惩罚孩子;
 
罚孩子不可采取杀鸡吓猴、报复、翻旧帐、连带(一人犯错,其他人也跟着受罚)等方式;
 
不要在公开场合惩罚孩子,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
 
罚后要适当安抚,告诉孩子父母真心爱他,希望他能学好;
 
果孩子能改过,应该立即赞美,让他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惩罚才有意义和效果。
 
那么,为什么说体罚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呢?
 
家长体罚孩子的危害
 
体罚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实行体罚,往往是家长非常气愤、惊怒、丧失理智、不顾后果的情绪状态下发生的,很容易打孩子太狠,甚至不择手段,以至于致伤、致残甚至致死。
 
体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体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完全失去上进心。体罚还可能使孩子自暴自弃而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从而走上绝路。这与我们家长的初衷就完全违背了。
 
体罚会促使孩子学会撒谎。家长体罚孩子,孩子为避免皮肉之苦,就要想妙策进行自我保护。撒谎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而我们都知道,撒谎是许多不良品德的根源和庇护者。这意味着,体罚有可能间接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品德,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体罚很容易把孩子逼上邪路。常受体罚的孩子,会感到家庭成员间关系冷淡,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到社会上寻求补偿,一旦受坏人引诱,后果不堪设想。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常受体罚的孩子可能会变得粗暴野蛮。孩子不能对家长报复,就把对象指向比他稍弱的小朋友,对人家施暴以求发泄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粗暴的惩罚,因为这时的父母是很难保持冷静的,冲动的对孩子进行惩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我很不高兴你的做法”、“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这样做,一是让自己平静下来,二是让孩子知道你生气了,三是给孩子反思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和时间。
 
  间接地“惩罚”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由于孩子小经验少,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给孩子指明“出路”,让孩子改错有明确的目标,效果才更明显。孩子经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之后,通过改错重新恢复原来的自信,当孩子以后再犯错误时做了后悔的事情,他就会想办法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会一味的谴责自己“我真没用。”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
 
  因此,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能想到的第一惩罚手段就是去体罚孩子。孩子在不听劝说的情况下可以换个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会得到比体罚更好的结果。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