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本”重返课堂掀儿童阅读“国学热”
时间:2014-04-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9421次
“我觊觎很久了,准备‘下血本’给儿子买一套!”在北京工作的章先生指着8本套装定价880元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套从1901年“穿越”而来的清代语文课本,近来在家长圈中好评如潮。
“第一次印刷出版的5000套都已经卖光了,后续加印的目前也被订购得差不多了。”该书执行编辑武继宇说,整个出版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让这套“老课本”修复再版、从“故纸堆”重见天日。
据介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其实是一部清代的小学字典,也是一本以汉字为中心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全书共选3291个汉字,插图762幅,字图结合,深入浅出。
“我想借助这套书帮助儿子认字。”章先生说,后来出版的字典有些“干巴巴”,而这套书追本溯源,不仅能学习汉字,还能让孩子顺带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近来,类似《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老课本”在中国屡受追捧,不久前,江苏语文老师王星从清末民初老课本中选择内容,与《读库》合作出版《日课2014》,用一日一课的形式,给孩子讲解包括国文、修身、社会、常识等多种知识,短短10天首印的1万套就销售殆尽。
在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传统书籍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国学也在中国迅速升温,从在大学中开办“国学院”,逐渐向下延伸至中小学、幼儿园和周末培训班。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1日清晨,安徽合肥丁岗社区农家书屋内,传出稚嫩清脆的诵读声,一群孩子身着古代服饰,手持书本,齐声朗诵着《弟子规》。
这样的场景在5年前对于很多合肥市民来说还很新鲜,而如今只是平常一景。在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等全国多地,“国学教育进校园”、“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频繁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中国教育部网站1日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以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应该会是一个主流。”清华大学出版社纸飞机少儿事业部总经理苗建强说,从去年开始,儿童图书市场中,传统文化类的书卖得比较好。“我们出版的书中,传统文化类的读本占20-30%,都卖得不错。”
不过,专家表示,从目前的出版市场来看,可供儿童阅读和学习的传统经典还是相对零散的,难以形成品牌,国学教育仍然欠缺优质、系统的教材。
专家也指出,虽然国学类少儿图书的销量在增长,但创新度却不够。
一些家长表示,尽管自己的孩子已经可以熟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可是对其中的内容却一知半解,缺乏专业老师进行阅读辅导。
“我认为中国孩子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类书籍的阅读、熏陶,培养对中国文明、历史、文化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说。
“至于通过哪一种方式或素材来获得这种文化熏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身心发展规律来挑选。”专家表示,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阅读倾向,优秀“老课本”应和当下儿童读物互相补充,共同推动孩子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接受。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