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京幼升小衔接: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4-03-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68次
新的一个学期有开始了,一些孩子即将进入新的学校,新的阶段。幼升小的孩子将会进入小学,小升初的孩子进入初中,对他们来说都是富有挑战的。面对新的学校和年纪,如何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大环境呢?如何才能习惯新的学校呢?2014南京幼升小衔接: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家长的担心:孩子上小学能习惯吗
朋友老曾最近这几天就一直在为儿子的新学期忙活着。老曾的儿子要上一年级了,平时非常调皮好动,在幼儿园就是捣蛋大王。老曾担心的是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很不习惯,在课堂上坐不住,要他端端正正地坐上45分钟,会很难。再加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就更难了。另外,孩子幼儿园阶段都是每天睡到八点左右,上小学需要提早起床,孩子早上能不能准时起床?放学回家后会不会按时做作业?种种问题都让老曾感到担心。
老师:家长要注重孩子生活能力方面的培养
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市某小学的卢老师说,幼升小的过程,是孩子从幼儿到儿童的一个重要转折,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还是生活习惯、行为规范都面临着新的变化。在孩子的教育上,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要求等方面,特别是学习方面,幼儿园主要是“玩”的状态,小学是正规“学习”的状态,这会使部分小学生出现不适的现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落、心理恐惧。因此,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这个时期的衔接教育,使孩子学习有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
卢老师指出,2014南京幼升小衔接: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因此,家长不应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通过提前做好的必要准备和辅助帮助,注意孩子“小升初”的心理变化,多鼓励、坚定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中来。入学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调整生物钟,学会整理学习用品,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另外,在开学初期,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切勿急功近利,摧毁孩子信心。家长怎样做好幼升小衔接的工作
家长的担心:孩子上初中课程多应付得过来吗
在市直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老黄,其宝贝女儿丽丽过完暑假就是将要上初一的学生了。老黄感觉女儿压力将很大。老黄告诉笔者,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功课一下子增加到了七八门,难度也增大了不少,要求高了,有可能每天晚上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他担心女儿会因学科增加、学习强度加大难以适应,应付不过来。还有,女儿会不会很好地与新的老师、同学相处,会不会调整好学习方法,会不会把加重的学业学到最好,都让老黄感到担忧。2014南京幼升小衔接: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老师:家长要注重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长期担任市某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的赖老师告诉笔者,和小学比起来,初中功课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另外,相比小学灌输式的教学,初中更注重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小学老师也许会重复讲课直到学生弄懂了为止,而初中则由于课程压力,往往都是讲一遍就过了。加上对新的校园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有的甚至导致成绩出现滑坡。因此,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给孩子更多的指导。
赖老师指出:2014南京幼升小衔接: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信息量成倍增加,初一一年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小学六年的信息量。因此,提前了解、预习初一的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占得先机。在学习方法上,小学老师讲完例题后,都会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模仿解答方法。而中学老师着重讲概念,练习题跟例题不完全一样,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从模仿到理解,需要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另外,小学老师说得多管得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不高,而中学提倡自觉学习、独立意识。如果不会自主学习,不自觉、不主动,想要学得好,是十分困难的。作为家长,要及时了解初中的学习特点和学校要求,提前把这些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指导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朗读的习惯、一丝不苟的习惯等。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升入初中后的交友情况并学会适当指导,让孩子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促进学习。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