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时间:2014-03-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13次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跟父母反着干,不听话呢?父母的唠叨、谩骂、发泄……只是给予了孩子一些垃圾信息,只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但是对于孩子真正想知道的信息,如“错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才能加以改进?”“到底我该做什么?”却一点儿也搜索不到。
久之,孩子学会了捱时辰——知道家长发泄好之后,一切该干嘛还干嘛;久之,孩子对家长的教诲学会了一耳进一耳出;久之,孩子养成了师长一开口就分心的“不听话”不良习惯。这是最普遍的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另外父母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智能特点,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试要第一,处处不能落后与人,结果,孩子无数次的努力换来无数次失败的体验,最后丧失了自信心,变得消极、自卑,养成家长要求什么,马上就放弃不良习惯。
父母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需求,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教”、“强教”,让孩子望而生畏。对于孩子的行为训练,家长内心总是幻想着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就照做,而且结果还要使自己深感满意。事实上,很多训练一是需要家长榜样示范、带动学习的,二是需要不断顺势引导、方法,三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加强的。
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1、做了没有好结果。孩子自小就喜欢听从长辈的教导,经过肯定和鼓励而加强自己的行为,从而学会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惯了宠爱、听惯了好话,结果一到学校,没有得到相同的礼遇——受到肯定或表扬,甚至还要得到批评。结果,孩子觉得听家长的话让自己吃亏了,便不再听家长的话了。如,家长表扬孩子聪明,到学校老师没有认可;家里处处自主、给予自由和放纵,在学校因为横行霸道而不受欢迎;家里随便插嘴、说话,到学校因为插嘴而被视为没有礼貌。
2、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尝试着学习选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孩子越来越多的开始学会观察、思考和反省。
特别是当孩子到小学高年级之后,对于家长的话会不自觉地进行“再加工”,进行重新认定和选用。当遇到家长说话与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时候,孩子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即“二难—权衡—抉择”。其中二难是常常遇到的问题,权衡是一种智慧,抉择是一种策略。
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平等沟通
许多时候,父母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
许多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应该听父母的。但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所以父母应该放下架子,耐心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从感情上、具体事件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2、 以身作则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自身行为却很随便,孩子觉得,当父母的自身都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听管教。所以,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
身教胜于言传,一旦父母行得端、做得正,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听父母的教导。
3、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因为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时,父母大多会粗暴地制止,但往往适得其反。要是父母先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的兴趣,了解情况,譬如和孩子一起议论他心理崇拜的偶像等,然后再作适当的提醒,做到有的放矢,当利害关系一目了然的时候,孩子也就能够接受劝告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意和父母融洽相处,都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4、艺术地批评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一味地批评,这样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是父母先对孩子的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指出不足的错误之处,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就乐意接受。
5、循循善诱
有些问题,如早恋,父母应对孩子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说服、劝导,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让孩子去思考问题。同时,用具体事例感变孩子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自己的冷静、理智换取孩子明智的选择。
相关链接: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