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难向小学延伸 "单独二孩"如何应对
时间:2014-02-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555次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伴随新一轮人口增长,除了各大产院、儿童医院等医疗资源,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也面临合理配置问题。这几年,幼儿园原本面临“入学高峰”期,这一入学高峰正向小学延伸,如再加上“单独二孩”,教育部门应如何应对?
学校资源应对充足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专家预测,“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近两三年内,本市每年新增人口预计在1至2万左右,“以这个增长趋势来看,现有学校和教育资源应该充足。”
近三年来,本市新建300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基本上缓解了入园、入学压力。如2009年、2010年,本市常住人口出生数分别达到16.46万和17.51万人,为此前年起开始陆续新建公办幼儿园,共新增479个班级,按每班25人计算,可扩招幼儿14370名。
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本市公建配套和新增学校项目将达860个,建筑面积约961万平方米。按照幼儿园每班30人、小学每班40人和初中每班45人计算,到2015年末,本市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将新增学位约13.58万、17.24万和15.99万人,可满足孩子入学需求。
师资缺口仍需弥补
孩子入学,学校等硬件不缺,但师资“捉襟见肘”。
相比较而言,小学师资缺口还不算大。虽然入学人数年年增长,但小学的班级数远远超过幼儿园,每班人数也可扩充到40人,基本能满足入学需求。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说,这几年学校新生人数涨幅不大,目前学校暂时没有扩班,但每年仍会招聘2—3名新教师,为学龄人口高峰迁移做适当的师资储备。
师资短缺在幼儿园较为明显。普陀区桃浦镇美墅幼儿园前年新建了一所分园,为了及时补充师资,招聘了大批非专业出身的新教师,占比达50%以上,且大多以80后为主。不少市区、郊区的示范园新建分园后教师不足,无奈只好重新“洗牌”,从总园抽调部分优秀教师去分园填补空缺。有些大学见习生提前一年就介入幼儿园班级教学,毕业后立即上手带新班。
面对幼师缺口,本市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从2005年至今,上海学前教育师资从1.7万名增长到约3万名,华师大、上师大等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了招生规模,毕业生供不应求。此外,部分学校还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并且在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增加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以增加幼师“供应总量”。
人口预测应更具前瞻性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由于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等,至少还需要3—6年时间,“单独二孩”带来的人口小幅涨幅不会迅速对幼儿园、小学教育资源造成影响,“教育部门应密切关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前三年的人口出生变化,对教育资源再作调整和规划。”
专家指出,人口学是社会研究的基础之一,但目前我国在城市与人口规划研究方面仍有不足,调查方法比较粗放,统计不够精确,分析方法落后,特别是缺少前瞻性和长期性的科学预测。本市教育资源配置在这方面曾有过经验教训。教育部门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提前规划配置资源,应对入学高峰,但由于缺乏人口变化的前瞻性指导,在规划和建设方案中,仅有常住人口增长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教育资源一度告急,特别是郊区学校资源十分紧缺。为此,本市近年来在郊区大量新建、补建学校和幼托机构,如2013年新学年开办的65所中小学幼儿园中,55所处于浦东、闵行、宝山、嘉定、松江、青浦、奉贤7区,占新开办学校的84.6%。
专家认为,在城市规划当中须加强前瞻性和长期性的定量研究。人口预测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有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相关研究投入,扩大样本采集,引进采用科学分析模型,以提高人口规律研究的精确度。此外,对政策将来可能的变化应有预案,未雨绸缪。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